胆囊结石是一种常见病,而且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重女轻男”。为什么胆囊结石偏爱女性?你知道该如何预防和治疗吗?今天请专家来讲一讲。
嘉宾:郑州医院肝胆胰外科主任李学民
主任医师,《河南外科学杂志》常务编委;郑州大学临床医学7年制导师;河南省医学会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常委;郑州市医学会普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擅长肝胆胰、胃肠、乳腺、甲状腺、急腹症等外科疾病的诊疗,特别对肝癌、肝内外胆道结石、胆道肿瘤、胆管损伤,阻塞性黄疸、胰腺肿瘤、重症胰腺炎,胃肠道肿瘤,乳腺增生、肿瘤,门脉高压症,外科急腹症等具有丰富的诊断和治疗经验。近年致力于老年腹部外科疾病的手术治疗。
一.概述
1.定义:胆结石包括胆囊结石与胆管结石,二者发生原因不太一样。我们今天讲述的是发生在胆囊内的结石,即胆囊结石。
2.流行病学:胆石症的发病率约占人群中的10%,其中80%为胆囊结石。在胆囊结石中男女之比约1:3,明显偏爱女性。有人总结4F现象:肥胖、女性、多生育、40岁。
3.发病机制:总体讲,并不十分清楚。比较肯定的是,任何导致胆汁中胆固醇含量增高的因素,及胆囊排空不好的因素可诱发胆囊结石。
二.女性发病率高的可能因素
1.喜静少动:胆囊收缩能力下降,排空延迟,胆汁瘀滞,胆固醇结晶析出。
2.体质肥胖:这类女性心宽体胖,食欲好,爱吃高脂肪、高糖、高胆固醇食物,胆汁成分中自然胆固醇含量增高。
3.不吃早餐:女性很普遍,胆汁长时间储存在胆囊肿未排除,胆汁淤积,过度浓缩,胆盐不能溶解胆固醇,胆固醇析出结晶成结石。
4.多次妊娠:妊娠期间血中胆固醇增高,胆汁中也随之增高,导致与胆汁酸、卵磷脂的比例失衡,胆固醇易沉积形成结石。
5.其他:
雌激素——会使胆汁成分改变,胆汁酸含量减少,胆固醇含量增加;同时,干扰胆囊收缩功能,影响排空。
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糖饮食,等都是改变胆固醇的含量。
长期素食:影响机体对营养的吸收,胆汁分泌不足,减少胆汁酸的再吸收,也影响了胆固醇、胆汁酸、卵磷脂的比例平衡。
三.胆囊结石的诊断
症状+影像学,彩超或CT.可明确诊断。
胆囊结石;有症状胆囊结石、无症状胆囊结石(静止性)
胆囊结石并发症:急性炎症、慢性炎症,继发性胆管结石,急性胰腺炎,胆囊肿瘤。
四.治疗
1.非手术治疗:溶石(熊去氧胆酸)、排石(以中药为主,后续并发症,不建议)、碎石治疗(因结石移动等已淘汰。)
2.手术治疗:
胆囊切除:推荐腹腔镜胆囊切除。具有根治作用,微创,恢复快。
保胆取石:符合理念,符合病人心愿,但由于胆囊结石的具体形成原因未清楚,保胆取石后复发率高达20——40%,目前专家共识不推荐、不鼓励。
静止期胆囊结石,可以观察,称为期待治疗。一旦有急性炎症,建议手术;同时对于多发小结石、巨大结石、伴有胆囊息肉的,怀疑恶变的,年龄大于65岁的。建议预防性胆囊切除。
五.胆囊切除后的影响:
胆囊切除后一般是没有较大影响的。胆管代偿性扩张予以代偿。
p术前胆囊病变程度:术前越严重,术后越轻松。
p术前胆囊有无功能:术前胆囊功能较好,如胆囊息肉,无症状胆囊结石,手术后短时消化不良,一般3个月左右消失。术前胆囊功能不好,甚至缺失(胆囊自切),术后无不良影响。
p伴随疾病:胃炎、消化性溃疡、各种肝炎:相关症状
p精神因素:局部不适感。
六.日常保健:
生活方式1、多运动、减肥;2饮食要规律、早餐要吃好;3低胆固醇饮食。
饮食注意1、多食各种新鲜水果、蔬菜;2、多食蒸、煮、拌、炖,少食煎、炸、熏、烤食物。
医生建议3-6月复查彩超一次;不建议长期服药。
来源:《健康河南》节目组
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
在这里,你可以收获到更多健康知识;
在这里你可以与知名专家一对一交谈;
每天17:00-18:00直播(重播:蜻蜓FM、映象网)
河南电台绿色频道《健康河南》节目
等你来参与~你可以
拨打节目热线-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iyuanledzulin.com/djszyzl/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