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胆结石治疗 >> 胆结石中医治疗 >> 正文 >> 正文

慢性胆囊炎和胆石症,国珍松花粉调理改善方

来源:胆结石治疗 时间:2017-10-16

胆结石是一种很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也正因为如此,不少患者放松了警惕,认为这种病并不是什么严重的病,而事实并非如此,让我们来看看胆囊结石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1、阻塞性黄疸

胆结石在某些情况下可自行或早药物作用下滑落至胆总管,继发胆总管结石,一旦结石嵌顿,即可出现胆绞痛,畏寒、发热症状,还会引起全身黄染、化脓性感染休克。

2、急性胆囊炎

有时结石因患者体位的改变或因为进食油腻食物,引起胆囊收缩迫使结石阻塞胆囊管,引起急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会引起患者上腹部剧烈疼痛,甚至导致胆囊坏死、穿孔、使患者休克而危及生命。

3、胆心综合征

胆结石导致胆囊病变通过内脏交感神经的兴奋,使心脏冠状动脉痉挛,以致冠状动脉血量减少,从而发生心绞痛,称之为“胆-心综合征”。

4、胆石性胰腺炎

在中国,50%-80%的胰腺炎由胆石症引起。胆石性胰腺炎往往是十分严重的出血或坏死性胰腺炎。而许多胆结石合并胰腺炎的病例常常在切除胆囊后便不再复发。这就充分说明胆石病与胰腺炎的发病的确有关系。

5、引发胆囊癌

胆结石长期存在往往会引起胆囊萎缩、钙化,而钙化性胆囊或瓷样胆囊中约有20%-60%的患者发生胆囊癌。

慢性胆囊炎和胆石症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二者常同时存在,互为因果,故合并叙述。胆石症是指胆道系统的任何部位发生结石的疾病。慢性胆囊炎是胆囊的慢性炎症性病变,约有70%的胆囊炎患者胆囊内有结石存在。慢性胆囊炎(chroniccholecystitis),系胆囊慢性病变,大多数合并胆囊结石,少数为非胆石性慢性胆囊炎。本病大多为慢性起病,亦可由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而来。临床上可无特殊症状。胆石症(gallstones或choleliths),胆管或胆囊产生胆石而引起剧烈的腹痛、黄疸、发烧等症状之疾病,称为“胆石症”。胆石症是最常见的胆道疾病。

病因

以胆固醇代谢失常和细菌感染为主要原因。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多发生于胆石症的基础上,且常为急性胆囊炎的后遗症。

1.感染性胆囊炎。是最常见的一种。胆囊病变较轻者,仅有胆囊壁增厚,重者可以显著肥厚、萎缩、囊腔缩小以至功能丧失。

2.梗阻性胆囊炎。当胆囊管阻塞(结石等)时,胆汁潴留,胆色素被吸收,引起胆汁成份改变,刺激胆囊发生炎症。

3.代谢性胆囊炎。由于胆固醇的代谢发生紊乱,而致胆固醇沉积于胆囊的内壁上,引起慢性炎症。

临床表现

胆汁排泄不畅、消化功能障碍,进食较多食物时可发生剧痛。

胆结石症状

1.急性期

(1)急性胆囊炎

①上腹或右上腹剧烈绞痛,可放射至右肩背部,甚至可诱发心绞痛;

②可有不同程度的发热;

③常有恶心、呕吐、腹胀和食欲下降等;

④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

(2)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腹痛、寒战、发热和黄疸是胆总管结石并急性胆管炎的典型表现

2.慢性期(发作间歇期)

(1)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其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多为右上腹或上腹不同程度的隐痛或刺痛,进食油腻食物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2)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多有反复发作或绞痛史,每于冬秋之交发作较频繁。较大结石有时长期无症状。

(3)慢性胆管炎与胆管结石其临床表现亦不典型,可无症状或类似慢性胆囊炎的征象。

诊断慢性胆囊炎

一.病史提问

反复发作性上腹部疼痛,多发生在右上腹或中上腹部,并向右肩胛下区放射。腹痛常发生于餐后,但亦可于饮食无关,疼痛常呈持续性。可伴有反射性恶心,少有呕吐及发热、黄疸等症状。可伴有反酸、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并于进油腻食物后加重。在急性发作或结石嵌顿在胆管时可有急性胆囊炎或胆绞痛的典型症状。问诊时应询问既往有无反复发作胆绞痛的病史、起病急缓、疼痛的部位、性质特点、放射方向、时间及伴随症状。

二.体检发现

右上腹部压痛,急性发作时同急性胆囊炎的表现。部分病人可无阳性体征。

三.检查

急性发作时与急性胆囊炎的实验室检查相同,无急性发作时可无异常改变。B超检查可探知胆囊的大小、壁厚薄、有无结石等。口服胆囊造影检查可观察胆囊收缩功能是否存在、胆囊内有无结石等。

四.鉴别

应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慢性肝炎、泌尿系感染等疾病鉴别。

胆石症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白细胞计数增高。当有胆(肝)总管或双侧肝管梗阻时,肝功能测定,显示有一定损害。尿常规仅胆红素阳性、尿胆元及尿胆素阴性,但肝功损害严重时均可阳性。

影像学检查

1.腹部X线平片有利于诊断。

2.口服法胆囊造影。

3.静脉法胆道造影。

4.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术。

5.纤维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6.术中胆道造影。

7.CT检查。

8.B超为本病常规检查。

9.核素扫描。

10.腹腔镜检查对急性胆囊炎的诊断有很大意义,同时还可作有关进一步检查或治疗。

 营养处方

  1.松花粉片·建议用量8片×3/日,温水送服。

  松花粉可以抑制炎症反应,消炎解毒,并提供全营养支持;多种维生素能改善胆固醇代谢,保护胆囊皮细胞,防止细胞脱落,促进胆汁酸正常分泌,预防结石形成。多糖类可增加肝糖原储备,维护肝胆功能正常。

  2.松花伴侣片·建议用量6片×2/日,温水送服。

  松花伴侣含葛根素有升阳解肌、除脾胃虚热、促进胆固醇代谢、保护肝胆之功效;所含余甘予有生津止渴,保肝解毒、清热凉血、化浊除痞、消炎之功效。二者与松花粉组合,协同增效,可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症状。

  3.竹康宁片·建议用量3片x3/日,饭后温水送服。

  竹叶黄酮是强力抗氧化荆,同时具有抗感染、消炎、调节血脂功能,能有效的减少胆固醇在体内合成,并控制其总量。抑制胆囊分泌“收缩素”,减缓瘀堵,减轻胆囊负担,有助于预防胆结石。

  注:有急性出血或出血倾向者谨慎食用。

  4.大蒜精油软胶囊·建议用量2粒x3/日,饭后温水送服。

  大蒜精油是一种广谱抗菌素,具有抗感染、消炎作用。大蒜素在降脂控制胆固醇体内合成方面,具有效率高、速度快的特点,对防治胆囊炎、预防胆石形成有很好的效果。

  5.冷榨亚麻籽油·建议用量15ml/日,分二次服。

  亚麻籽油是一种利胆剂,能优化胆汁分泌,完全释放胆囊中的胆汁,同时能促进肝脏中胆盐的合成,并能提高肝脏分泌胆固醇水平,促进油脂消化,所以能有效地预防胆结石的发生。

  生活建议

  1.不吃旱餐、女性过度节食、过食肥腻厚味、嗜吃甜食、长期饮酒、饮食不洁等,可以吃出胆结石。要低脂、低糖、不过量饮食,忌食大腻肥肉,晚餐吃素可防结石,特别忌食花生米和酸味水果,改善不良饮食习惯,通常即可以达到防治目的。

  2.生活要有规律,经常锻炼身体,冬季注意保暖(女性注意脚下寒),防止胆汁与糖蛋白淤积成结石。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都是行之有效的预防良策。

  专家提示

  1.胆囊炎急性发作要立即停止进食,出现黄疸、右上腹剧烈绞痛、发烧、恶l心、医院救治。

  2.胆囊切除“有商量”,只要有胆汁的地方都有产生结石的可能,胆囊切除后胆总管还可以产生结石,所谓“预防性切除胆囊”的作法不可取,应根据不同病情,采取不同的个性化治疗措施。

喜欢本文请







































白癜风要怎么治疗
小儿白癜风有什么症状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iyuanledzulin.com/djszyzl/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