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可以看到有趣的东西哦~
很少有哪种蜥蜴类宠物会像鬃狮蜥一样,在全世界有如此多的爱好者乐此不疲的收集和饲养。也很少有哪种蜥蜴,能将如此多人工饲养条件下的优点集中在自己身上。
鬃狮蜥(BeardedDragon)原产地是澳大利亚,生物学分类属于Pogona属。一般我们现在在大陆市场上能够见到的基本都是产自澳洲中部内陆地区的内陆鬃狮蜥(inlandBeardedDragon)。
鬃狮蜥的英文名字beareddragon翻译过来就是长胡子的龙。这个名字的来源是因为鬃狮蜥在生气或者示威的时候,会鼓起下颌,而下颌上面的棘刺都会竖立起来,好像长了一部络腮胡子或者狮子的鬃毛一样,非常的威风。加上这个品种体型大概在60厘米左右,属于中等,很适合家庭饲养;杂食性,准备食物也很方便;而经过长时间的人工选育,体色也有非常鲜艳和繁多的花色可供选择。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个品种一直是宠物市场上长盛不衰的人气品种。
鬃狮蜥饲养环境设置:
因为鬃狮蜥最大可以达到60厘米以上的长度,因此成体饲养箱最好大一些,至少要有80厘米以上的长度,能达到*60*45厘米的长度是饲养一对成体最好的选择。
幼体则可以选择适合体型大小的小一些的饲养箱,不需要这么大。
因为鬃狮蜥是地栖的沙漠蜥蜴,所以饲养箱的宽广度要比高度更重要。
饲养鬃狮蜥垫材可以选用爬虫沙和报纸,我们并不推荐使用树皮或者所谓的钙沙,因为树皮很可能会因误食造成肠道堵塞或者划伤,而所谓的钙沙并没有实验数据证明确实有效并且可能造成消化道内的酸碱度异常而导致消化问题。
而幼体的最好选择是纸巾,加上一些沉木和岩块就可以布置出一个非常有味道的环境。
箱子:
只养一到二条的话,有个60厘米长的木箱就够了。
UVB灯管:15瓦的UVB灯管,最好是8.0或10.0的,因为鬃狮蜥是沙漠型的对紫外线要求高,夏天有条件尽量散养晒太阳。
幼体得有遮阴处不然可能晒死,春秋天有条件也晒,冬天主要用UVB了。也没必要天天开。鬃狮蜥缺钙的症状会慢慢表现出来,发现后再补救是可以恢复的。
加热设备:
各种加热灯都可,对幼体,白天最高温度30度以下就可以开始加温了,成体可到25度以下开始。
灯下温度在30到40度之间都可,这样大的空间有足够温差让鬃狮蜥自己选择了。
晚上温度在20度以上是没必要加温的,对成体来说,可以在跌到15度以下开始加温。无论大小,晚上加到20度就足够了。
冬天还可以配备加热垫或加热石,垫子埋在垫材下。
垫材:
主流是用各种颜色爬虫沙,个人觉得红色的比较好看。这样的沙幼体舔食也没关系。也可以用消毒后的普通黄沙或者给啮齿动物用的沙,猫沙会黏结不能用。
其他器材:
大小合适的窝,现成的或自己搭的都可,造景或让鬃狮蜥攀爬的石头树干等,以粗短少分叉枝桠为原则,因为鬃狮蜥不是树栖的,除了幼体会爬上爬下,成体只是搭搭手而已。
不过,也可以什么都不用,就是光溜溜的一片沙鬃狮蜥也很自在,有的给它窝还不一定领情呢。
食物:
幼体可吃面包虫(不必是刚蜕皮的,只要温度够,幼体的消化能力是很强的),小蟋蟀,各种素菜叶。成体还可在此基础上增加各种昆虫。小黄虫,皮虫。大麦虫,以及鬃狮蜥吃得下的各种小动物,以多样为原则。
鬃狮蜥对活动的东西更感兴趣,不过尝过味道后,不动的鬃狮蜥也知道是可以吃的。也可以买现成的鬃狮粮。
日常管理:
幼体可早晚各喂一次。成体夏天天天可喂,冬天即使加温也可能几天不吃不拉都算正常。
鬃狮蜥的排泄物是比较臭的,但天天清理就没味道了。所以不想天天打理或天生怕臭人士不建议饲养。
幼体要放个水盆让鬃狮蜥喝水和泡澡,成体可有可无。但在怀孕生产期间需要喝水。我个人除了这两个阶段外都不给任何水喝,食物里面的就够了,给了鬃狮蜥反正也不喝。
钙粉和维生素终生食用,可放在食物里或直接让鬃狮蜥舔食,但得配合阳光或紫外线照射否则没什么用。
群体:
鬃狮蜥地域观念强,公的不能养在一起,母的可以,不过有时也会出现咬尾巴的事。一般从小养起更能互相包容点。小时候大小相差太大的也不能养在一起。
总体来说,鬃狮蜥是很好饲养的,对温度食物环境得适应能力很强。只要伺候得当,什么感冒啊肠胃炎啊之类其他有些爬虫的常见病对鬃狮蜥基本不起作用。
一般出现精神不佳消化不良状态的话,配备好必需的器材和环境再加上提高温度一般就能恢复,严重的另当别论。
根据广大爬友提供的宝贵经验:散养和自然充分光照条件下的个体健康和颜色都比较好,有的本来不怎么样的也会越养越漂亮。而相反的饲养条件下先天不错的也会越大越不怎么样。
当然,任何事情都有例外,个体差异是难免的,特别情况么就特别处理啦。
酷爬是一个网罗新奇爬虫资讯的台湾团队!如果内容对您有帮助就分享到朋友圈看看吧~
FeedTheRep,ChangeTheWorld
养爬,改变世界
官方微博地址请戳
↓↓↓
酷爬-rlyl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iyuanledzulin.com/djszyzl/4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