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举例
刘某,女,66岁,长春市人,年5月14日初诊。主诉:头晕项强,双手麻木,四肢抽搐、活动不利3年,近半年加重。现病史:3年前因脑出血住院治疗,出院后上述症状迁延未愈,逐渐加重。伴气短乏力,胸闷心悸,记忆力减退,脊柱及周围疼痛,反应较以前迟钝,全身浮肿,握拳不能,坐起即全身抽搐,需人搀扶方能行走几步,无食欲,二便量少而频。既往无特殊记载。
查体:血压22.4/14kpa,心率62次/min,律不整,每分钟1-2次间歇。精神疲惫,颜面虚浮,颈部浮肿,唇燥破皮,舌暗隐青,苔薄,脉沉涩。
颈椎、头部CT检查报告:颈椎病,多发性脑梗塞、脑室增大,左枕叶局限性萎缩。
印诊:眩晕,心悸,水肿,麻木,抽搐。
证属心脉瘀阻,肾虚脾湿为主,治宜通心活络,益肾理脾。
处方:丹参叨,红花,川苔,白芍,甘草,牛膝,葛根,防风,淫羊蕾,杜仲,黄苹,白苗,冰片屹,蜈蚣。日1剂,水煎服。
6月10日二诊:头晕好转,小便次数减少,大便上午5、6次。
调方:黄连,黄岑,干姜,炙甘草,川巳,防风,淫羊蕾,杜仲,丹参,钧藤川,伸筋草叨,水蛙,乌贼骨。
7月6日三诊:颈部活动较自如,眩晕明显减轻抽搐偶作,大便正常。
查体:血压20/13kpa,心率70次/min,律大致规整。前方加胆南星,天麻,蒲公英。
8月5日四诊:证同前,浮肿减轻缓慢。调方:获菩,猪菩,泽泻,车前草,泽兰川,蜈蚣,防风,天麻,胆南星,白附子,黄苹,杜仲。
8月30日五诊:双拳握实,浮肿晚间稍显。改二剂服3d,继服半个月,巩固疗效。
讨论
脑梗塞、脑萎缩均为临床常见病、难治病,况又合并高血压、颈椎病、心律失常,对于老年人,治疗更为棘手。一般说,脑梗塞以通络为主,脑萎缩以滋阴补脑为主,高血压以化瘀解痉为主,颈椎病以解痉止痛为主,心律失常以益气通瘀、宁心安神为主。本病例集上述疾病于一身,采用了三步骤、三法则、三药对为主进行治疗。三步骤三法则为化瘀治急、利湿治缓、微剂治本。患者舌脉均反映了瘀滞深重,故用丹参博、水蛙、红花、牛膝化瘀通脉,妙在化瘀药与葛根同用,葛根善解痉挛,两者相得益彰。现代研究证明,上组药物能有效降低血压,缓解脑梗塞、脑萎缩、颈椎病症状,纠正心律失常。湿性重浊、粘腻不宜速去,故在化瘀有效前提下用获冬猪菩、泽泻、车前草利湿消肿,妙在与杜仲、泽兰同用,前者在于水为阴邪,得阳则化,后者既能化瘀、又能利水,加强疗效。现代研究证明,本组药物能有效地调节水液代谢,消除水肿,且不引起电解质紊乱。病症缓解后,需进一步治疗以巩固疗效。但邪轻正虚,故需微剂轻解其邪,防止余邪复而用一剂药服三天之法。。一味丹参,功同四物,为化瘀要药,蜈蚣为祛风止痛要药,两者伍用不但能解除主要症状而且能有效纠正脊柱及周围组织疼痛、四肢抽搐;杜仲防风同用,补肾燥湿,能迅速纠正腹泻,以利脾胃生化气血,培本驱邪;葛根白花相伍,解痉开窍互补,能控制、防止脑萎缩。以此辨证论治,古方经验结合,中西医理药理结合,组方科学、方药对证,顽疾得愈。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iyuanledzulin.com/djszlf/3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