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点击上方"医院"↑免费订阅
8月2日,在医院肝胆外科的病房里,77岁的包奶奶躺在病床上,专家正在为她检查手术后的微创口恢复情况。两天前,她刚接受了三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手术,目前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康复良好。
“医院的技术和服务没话说,非常不错!我妈她老人家做完手术第一天就可以下床活动,能吃部分食物。医生护士也经常来查看,当自己家人一样对待,让我们非常感动!”包奶奶的家人高兴的说到。
她也曾拖延治疗症状严重到影响了生活
据包奶奶自述,一年前,她突然出现了上腹部疼痛,症状以剑突下疼痛为主,呈持续性胀痛,可忍受,伴肩背部放射痛。当时就诊于医院行腹部B超提示“胆囊结石”,当时考虑到自己年事已高,未予处理。
但这一年以来,包奶奶的上腹部疼痛现象反复发作,基本和第一次的情况一样,自服止痛消炎药物后疼痛有所缓解。一开始她并没有在意。可是吃太饱或油腻后,胆结石就开始“作怪”,日子过得很是糟心,包奶奶这才下定决心要把这恼人的“石头”从身体里面赶出来。
切胆还是保胆
老太太要跟“传统观念斗一斗”
由于包奶奶年龄较大,医院,都觉得不放心,医院建议切除胆囊,包奶奶和家人都拒绝了。虽然她年龄大,可心思比年轻人还缜密,她知道切胆那是传统的观念,周围好几个亲友都因为切胆,遭了不少罪。胆囊有消化和免疫的功能,如果胆囊切除了,那接下来的晚年生活肯定更不好过了。
为了包奶奶的治疗,几个子女聚在一起商量。包奶奶儿子认为,一年前就诊的医院就很不错,而且不用切除胆囊,可以保胆取石。达成了共识的一家人,赶紧带着包奶奶来到了医院。
检查发现包奶奶胆囊多发结石伴慢性胆囊炎,好在胆囊还有较良好的功能,可以保胆取石。但由于包奶奶年龄大,还有30年“高血压病”病史,身体能不能耐受得了手术、手术过程中发生意外的风险也大增。可包奶奶却不“认命”,她说要“跟病魔,跟传统观念斗一斗”。包奶奶和我院肝胆外科专家交流后,更是坚定了她对手术的信心。
经介绍,老人年龄太大,还有高血压,对麻醉师的要求非常严苛,甚至都有可能下不了手术台。但是,为了解除包奶奶的痛苦,医院肝胆外科学科带头人钟必强教授举行了全院会诊,召集了心内科、中医科、麻醉科、医务部、护理部等多学科联合商榷包奶奶的手术方案。
“我们对老人的心功能、肺功能、肝功能、肾功能等进行了全面检查和评估。结果让人欣慰,老人没有绝对的手术禁忌,心肺功能也还很好。心肺功能指标过关,是决定手术的两项硬指标。”钟必强教授说,对77岁的高龄老人,手术面临麻醉、身体耐受程度等众多挑战。经反复讨论,专家们为包奶奶制定了详细周全的手术方案。
7月31日,包奶奶被推进了手术室,相关专家也进入手术室,协同麻醉师进行手术期间心肺肾等功能的监护。整个手术仅用了40分钟的时间,为包奶奶成功保胆取出5颗直径约3.2x3.0-0.6x0.6公分,呈黄褐色的胆结石。
保胆还是切胆患者如何选择?
得了胆结石究竟应该“切胆”还是“保胆”,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在于,胆结石的症状和并发症都是由结石引起的,只要消灭结石,就能达到目的,无需连胆囊一起切除。尤其是对胆囊功能良好的患者来说,胆囊保留价值大、保胆取石手术难度低,而且由于无需切除胆囊,手术的安全性也因此而更高。
胆囊与生俱来,受之于父母,必有其用。这不仅仅是直觉和信念,胆囊功能的多样性已为医学科学所证实。保胆取石,特别是新式保胆取石术,具有手术安全、操作简便、疗效可靠和复发率低等优点,人类已经显示了认识与防止胆囊结石形成的无限潜能。
保胆的目的是保全胆囊的功能,让胆囊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服务,那么保胆的原则就是要保留有功能的胆囊。因此,对于胆囊有保留价值、胆囊收缩功能良好,无严重心血管并发症,保胆意愿强烈的胆结石患者,都应尽量选择“保胆取石”;而对于胆囊已经失去功能的患者,则应及时切除胆囊。总而言之,保胆取石治疗的原则就在于:以保护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为前提,该保则保,该切则切。
报名参加“周二名医看片日”
专家为您解决泌尿结石治疗难题
为解决结石病患者“看名医难”的问题,由贵州都市报、西南结石病研究院联合发起,医院承办的“周二名医看片日”公益活动于8月8日启动。本次活动邀请了我省多位具有崇高声望的专家,每周二轮流坐诊医院会诊中心,胆结石、泌尿结石、心血管疾病患者可拨打电话-报名参加活动,活动采用全预约制,预约患者不收取挂号费,不接受现场挂号。
*文中病例为医院真实案例,图片已进行隐私保护处理,仅作为医学交流使用。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iyuanledzulin.com/djszlf/1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