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空间站 >> 空间站研究发展 >> 正文 >> 正文

与天和核心舱合影自测碳足迹一场

来源:空间站 时间:2023-9-29

与天和核心舱的“同胞兄弟”来张合影,了解航天员在空间站里的衣食住行;到展厅里认识火箭的“解剖结构”,完成发射任务策划;动手体验低碳能源发电方式,测测自己一年的“碳足迹”……国庆假期,中国科技馆热度不减,截至昨天已有5.15万人次参观,来此享受一场科学盛宴。

  步入中国科技馆,迎面就是一个长达十几米的“大家伙”——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1比1结构验证件实物。今年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将天和核心舱顺利送入太空,由此掀起“航天热”,观众们一进门,纷纷在此驻足合影。来自洛阳的钟先生和儿子都是“航天迷”,看到1比1的“天和”,父子俩特别激动,主动给大家当起讲解员:“这个大家伙和它的‘同胞兄弟’天和核心舱一样:全长16.6米,最大直径4.2米。”

  两个人的讲解激起了不少观众的好奇心:天和核心舱为什么有一个“同胞兄弟”?一旁的工作人员介绍,天和号的核心舱其实有很多“兄弟”,因为在制作核心舱时涉及很多实验,前期会制作多个实物用于实验验证。“我们这里展出的是首个制作出来的1比1实物结构验证件,可以说是核心舱家族的‘老大哥’,其他‘兄弟’还包括水下验证等实物。”

  在4层的“挑战与未来”展厅,父子俩在火箭发射任务互动展项旁饶有兴趣地细数着各类火箭模型,钟先生说:“亲眼看到大国重器,我和孩子都很受触动。我国的科技发展真是一日千里,对孩子来说,这既是科普教育,更是爱国主义教育。”

  “双碳”也是科技馆展览中的热门。新亮相的“中国承诺大国担当——‘30·60’碳达峰碳中和专题展览”中,各种展品让观众们流连忘返。在“低碳能源乐园”,观众可以动手体验风能、太阳能等不同清洁能源的发电方式;触摸屏幕,观众填写日常穿衣、吃饭的“碳足迹”,能测试自己一年的碳排放量……四年级学生章晓凯把所有互动展项都体验了一遍,他说:“假期到科技馆来一场科普体验很有意义。人类时时刻刻都在‘碳排放’,通过亲自动手,我了解到了其中的原理,更明白了想要达到‘碳中和’其实很不容易。开学后,我要把在这里的见闻分享给老师和同学,号召大家用实际行动去保护环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李祺瑶

流程编辑吴越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iyuanledzulin.com/djsbszl/81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