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那些无症状的胆囊结石主要依靠B型超声波检查来确诊,现代超声显像是一种非创伤性,非侵入的诊断方法,能够清晰地显示胆囊,对胆囊结石的诊断率高达95%以上,能够发现直径0.3cm以上的结石。一般认为B超对胆囊结石的诊断优于CT及口服胆囊造影等。所以,对怀疑有胆囊结石的病人,一般选用B超检查,即可明确诊断。如果想进一步确定胆囊的结石,可以同时观察胆囊的浓缩功能和排空功能。
具有典型症状的胆囊结石诊断比较容易,但由于有些胆囊结石的病人没有什么症状或症状比较轻微,没有明显的胆石症特点,以致在诊断方面会走一些弯路,没有能及早发现。例如有不少胆囊结石的病人,在没有查出胆囊结石之前,常常因为上腹部不适、胃饱胀、嗳气及食欲不好等而被当作是胃炎、胃溃疡或消化不良等,吃了很长一段时间治胃病的药,但没有什么效果,最后找到有经验的医生诊治,经B超检查确诊为胆囊结石。诊断一明确,治疗能有的放矢,自然效果也就好了。
胆囊结石的预防:
胆石的发生既有遗传因素又有环境因素,前者较难改变,而后者则能够调整。胆固醇结石病危险因素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热量和脂肪摄入高,胆石病发病率增加;摄入少则胆石发病减少。根据流行病学和成石机制研究,推荐下列预防措施:
①预防胆固醇过饱和胆汁:肥胖者体内胆固醇过多,胆汁排出多。另一方面,肥胖患者应用种种方法减重,消耗体内脂肪组织,其中的胆固醇便排入胆汁,也增加胆汁胆固醇量。因此避免肥胖有积极意义。
②增加摄入钙和纤维素:DCA增加胆汁胆固醇分泌,抑制胆汁酸合成限速酶的活性,诱导成核加快。分析多例胆石患者,发现血清DCA含量明显大于正常人。钙和纤维素高的食物可以降低DCA,预防胆石形成。
③减少摄入饱和脂肪酸:动物实验证明,食物中饱和脂肪酸的减少不但可降低胆汁胆固醇含量,还使胆汁成核活性降低。
④定期进餐和增加运动:最近在动物模型中每天用脂类和蛋白质混合物或外源性缩胆囊肽(CCK)刺激胆囊排空,预防胆汁淤滞,明显减少了胆石发生。推荐按时进餐,避免两餐间歇过长,减少胆汁酸肠肝循环的阻断时间。当肝脏分泌胆汁酸时,胆汁泡中胆固醇/磷脂的比值降低。建议三餐之后在临睡前增加一次小餐,缩短一夜的空腹时间。经常排空胆囊,不但促使胆汁酸的循环,还减少胆汁在胆囊中的停留时间。这种饮食方式可能增加了热卡的摄入,有导致肥胖的危险,因此要增加体力活动,促使能量消耗。
发现胆囊结石怎么办?
胆道镜联合腹腔镜可保胆取石
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是用胆道镜+腹腔镜联合的方式,用很微小的创伤,可以精准的将胆囊结石取出,这样就保留了功能完整的器官,也保留了胆囊的功能。
保胆取石治疗优势
1、安全无痛苦:因为手术创伤小,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会感觉任何的痛苦,且十分安全。
2、创伤小、不留疤痕:通常开腹手术后,腹壁往往留下一条蜈蚣一样的切口疤痕,有损美观,在功能上,如弯腰用力等,也可能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不良影响,甚至有疤痕疙瘩或痛性疤痕的后遗症。做腹腔镜手术时腹壁的三个穿刺孔,一个为1Cm长,缝一针即可,另两个仅0.5Cm,不必缝合即可愈合。所以根本不存在显眼的切口疤痕,有些病人手术三个月后,腹壁上甚至找不到任何痕迹。
3、取石干净:腹腔镜手术比传统的开腹手术视野更大,内镜可以探入胆囊内部取石,取石干净彻底。
4、不损伤内脏:腹腔镜手术中,腹腔注入CO2,使腹部均匀性膨胀形成气腹,腹腔空间距离拉大,肝脏上移,在电视屏幕上能清晰地显示各内脏器官,连细小的血管都显示很清楚,有利于医生很仔细、耐心地做手术,不会损伤内脏。
5、效果好,恢复快:一般在术后6~8小时可下床活动,最快1.5小时即可下床,术后天就可进食流汁。经适当输液、抗炎治疗两天,术后3~4天即可出院。
友谊健康转载请注明:http://www.taiyuanledzulin.com/djsbszl/2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