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深度
每一次灵魂的成长,都源于我们与经典的相遇。独立的解读文本的能力比什么都重要。从教师方面讲,文本解读的高度就是课堂的高度。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具有走进去的深度和跳出来的勇气。因此,读好文本、读懂文本、读透文本是有效教学的第一步。
《变色龙》是19世纪末俄国具有世界声誉的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的巨匠、著名剧作家安东?巴浦洛维奇?契诃夫的早年作品,小说用夸张、讽刺的笔调和非常集中的场景,高度典型地刻画出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统治下的走狗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变色龙形象,深刻揭示了当时警察制度的反动和虚伪,讽刺了统治阶级的独裁善变、阴狠毒辣,文章中人物对话精彩个性、漏洞百出、意味深长,具有强烈的反讽效果。
大学自治地位的取消,人们的自由思想遭到遏制,警察制度建立,司法体系基本控制了地方自治,社会加大了对罢工、游行、集会等活动的惩罚。地方行政秩序,通过立法手段,加强了贵族和官僚阶层的发言权。“乱子”是一个高度敏感的词汇,空气中弥漫着恐怖和不信任、以及完全被沙皇的高压专制的愚民政策奴化的气息。
将军哥哥乌拉吉米尔.伊凡尼奇带着他的白毛小猎狗来将军家寄住,不小心跑到街上,成为流浪狗,饿得“脸尖尖的”。因失业而无所事事的首饰匠赫留金在木柴厂喝醉了酒,摧残折磨这有气无力的小狗,把烟卷戳到狗的脸上去,寻求刺激或者发泄,没想到小狗咬伤了他的手指头,他气急败坏,打伤了小狗的腿,小狗终于恐惧地逃脱到街上,赫留金不甘心,追逐到街上,不巧被警察看见,被当做“乱子”处理,赫留金状告“恶狗”,警官“慎重”断案。
在断案的过程中,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旁听对象、同一被告原告的情况下,随着狗主人身份的戏剧性反复变化,警官的态度随之发生变化,六断五变,最后以“狗胜人败”的结局收场。其见风使舵、媚上欺下、趋炎附势的嘴脸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那身军大衣下面隐着的虚伪贪婪、凶残狠毒、丧失天良、寡廉鲜耻也随着剧情的展开一一暴露在读者面前。而人群的麻木无聊,赫留金的异想天开,巡警的老练圆熟,将军家厨师的狐假虎威,将军的独裁专断,也都从文字的细读中一一展示出来。文章讽刺的主题全面深刻、引人深思。
通过这一场所谓不伦不类的司法闹剧,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现实:警官是奴,人民如狗,断案是一出独角戏,法律是欺骗愚弄控制人民的一纸空文,所有的执法者为所欲为,寂静无声的世界里,日子是死水一潭的贫穷,生活是不敢随意集会走动的百无聊赖。披着军大衣的人犹如疯狗,人们避之唯恐不及,担忧随时可能的惹祸上身,这是个无比窒息的人间地狱!
穿上军大衣的奥楚蔑洛夫,象征有着“将军哥哥家的狗”的名分的小猎狗,任意狂吠;失落在街上的小猎狗,好比脱下军大衣的奥楚蔑洛夫,一旦沦为普通民众,生活处境极端悲惨,只能任“警官”宰割。难怪奥楚蔑洛夫在断案的过程中,一听到狗主人是将军时,又冷又热,军大衣时穿时脱,他的恐惧紧张,一则来源于将军的淫威,二则源于他深怕失去警官的身份,沦为受人欺压最底层的民众,处境将无比悲惨。
奥楚蔑洛夫和巡警是将军和官僚的“小猎狗”,是鹰犬爪牙,他们极力借用法律名义维护他们的利益,千方百计欺压民众。将军、将军的哥哥以及其它官僚集团,是沙皇的“大猎狗”,对着小官僚、小警官狂吠,维护沙皇的统治。沙皇是最大的“疯狗”,像魔鬼一样“创造”了这个饥饿、恐怖、阴森的世界。是“天”,是“上帝”,是专制的魔王,是贫穷、灾难和恐怖的制造者。
契诃夫不愧为世界级的天才短篇小说巨匠,讽刺艺术的高人,文章三分之二的篇幅都是对话描写,直接忽略人物心里活动,漫画式的夸张、反复变化中的对比、警官对赫留金和小狗称呼的变换、人物语言中的自我暴露,都显示出作者驾驭这种讽刺体裁的高妙圆熟,细细品来,笑中含悲,震动异常。
编排意图
人教版教材《变色龙》安排在九下第二单元第二篇,紧接在《孔乙己》之后,是一篇分量很重的文章。小说教学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人教版九(上)的小说学习集中安排了第三、第五两个单元,已经对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进行了针对性的训练,九(下)的第二单元与诗歌、散文、戏剧单元并列,要求学生初步学会鉴赏文学作品,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透过人物形象,探究形成人物特殊性格特征的社会背景。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有独立阅读小说、理解小说故事情节的能力,能够联系自己所学历史知识,借助网络资源和相关资料,来获取作者和写作背景常识,对三大短篇小说巨匠的作品有阅读,已经学过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对欧.亨利笔法(出人意料的结尾)也有了解。在高中教材里,他们将继续学习这三位短篇小说巨匠的作品《项链》(莫泊桑)、《装在套子里的人》(契诃夫)《麦琪的礼物》(欧.亨利)《警察与赞美诗》(欧亨利),许多学生已经读过这些作品,对故事情节有初步了解,但也仅此而已。
对人物形象的进一步分析,对学生来说,依然是个难点,
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掌握,仅限于教辅资料上的一些形象冰冷生硬的概念化词汇,习惯于用模式化阅读代替自己的思考,不能得出自己的切实的感受,很难咂摸出蕴含在小说中形象中的真正精彩,不能细读文本,对人物个性和心理的复杂性没有深刻理解,对小说的环境描写从小人物身上折射出的社会主题欠明晰的认识,不能自觉从小说写作手法的角度去分析文章,没有较为系统完整地解读小说的经验,除受情节的吸引之外,没有细读小说文本的习惯和能力。
总体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学生初中阶段的最后一篇小说精读课文,也是学生的语文阅读实践积累到顶峰时期的一节小说阅读课,因此,定位为“主题课课型“,期盼学生能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批判、阅读反思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新课标)。共设计了三个课时,第1课时,通过速读、演读、创读和补读,深刻理解人物形象;第2课时,以谈话交流的形式探究文本中揭示的真相,体会小说的写作手法;第3课时将《变色龙》《孔乙己》《范进中举》三篇小说进行比较阅读,在教师的引导和指导下,从人物形象、写作手法、社会主题等方面入手,找出这几篇文章的异同点,初步掌握阅读小说类文本的基本方法,养成自觉归纳对比同类教材的习惯,开阔阅读的思维视野,培养学生横向比较、提炼信息的能力。
黄厚江老师说:语言习得是一种生命行为。我们总在语言习得过程中成长我们的思想,锻炼我们的人格,陶冶我们的性情。新课标告诉我们,语文课的基本特征应当是“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学习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为基本目的”,我认为所谓的“语言素养”,不仅指学生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也包括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因此,本节课的落脚点在于语言的运用和表达,以学生“充分活动、自主成长”的生本理念贯穿整个教学之中。没有过于生硬的预设,在对学情的全面分析了解的基础上,对课堂活动设计反复斟酌修改,一切以学生课堂生成为主。相信所有的生成都是课堂上的奇迹。
所传优质课是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契诃夫以及本课写作背景;
2、通过速读课文,疏通警官断案“六断五变”的故事情节;
3、创读和演读人物对话,分析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和普遍意义;
4、补读人物心理活动,加强对人物形象的深层理解;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进行有效的预习和自学,养成查阅资料的学习习惯;
2、学会速读课文,在文本中找出所需信息点,并进行信息分类,变换人称改写,提高概括提炼的综合能力;
3、在揣摩、体会人物情感、心理的基础上模拟人物对话进行台词表演式朗读,提高对文本的理解能力,以及把已经内化的知识用有声语言外化表现的能力;
4、从不同角度理解文本,变换不同角色观照主要人物形象,把自己的理解转化为准确的文字,模拟作者文字风格,进行人物心理补写,提高个性阅读、延展阅读文章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
教育的最高境界当是灵魂的感召。通过对变色龙形象的分析和其性格形成原因揭露,明确人应该有自己的底线和尊严,要坚持正义、守住本心,逐步形成为人类、为多数人服务的立场,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下基础。
三维目标确定依据:
于漪老师说:“语文老师要建构自己的教育人生。”本节课的教育教学目标,就是以白癜风治疗最好的医院在哪致力于白癜风的研究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iyuanledzulin.com/djsbszl/2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