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索太空的同时,人类也在积极探索海洋,一般而言,深度超过米的位置就可以称为深海,普通人在不依靠潜水设备的情况下很难抵达这一深度,所以深海对人类而言也是神秘的,为了探索这里,中国又一项激动人心的工程亮相,打算在海底米的位置建设“空间站”,这可能实现吗?据专家介绍:深海空间站工程隐藏了巨大的价值,就连美国都做不到这一点,看来如今的中国不愧是海洋科技大国。
图为深海空间站尽管目前中国的深海潜水器可以潜入万米深的马里亚纳海沟,但还无法实现让潜水员长期在海底逗留,毕竟无论是蛟龙号,还是深海勇士号,又或者是奋斗者号,都只能做到短期在海底停留,完成任务后就必须立马返回海面,由于这些潜水设备的内部空间十分有限,所以一般只能搭载3名潜水员,并且能够携带的科研设备也不多,无法完成一些深海实验。
图为奋斗者号但深海空间站则不同了,因为它内部空间大了许多,至少可以容纳十几名科考人员,并且内部还拥有生命维持装置,可以持续性提供氧气,确保人员的正常生活,一般而言,深海空间站可以允许人类在海底生活至少一周时间,跟深海潜水器比起来,这个停留时间则充足许多,能够完成更为多样的深海科考任务,有很多人开始较劲,这款深海空间站,不就是一艘潜艇吗?世界上能够造潜艇的国家不止中国,所以这种深海空间站没有必要大惊小怪。
其实不然,潜艇虽然可以容纳数十人甚至上百人长期在水下活动,但一般的军用潜艇下潜深度不会超过米,即使是采用双层艇体设计的核潜艇,通常情况下也只有米左右的潜深,而中国深海空间站则拥有米的工作深度,这说明其在建造工艺上远远超过了潜艇,并且为了能够承受住巨大的水压,必须采用特殊材料的艇体,再加上空间站的体积远超过蛟龙号一类的潜水器,所以耐压艇体的设计难度也呈几何级增加,能够实现米的潜深已经十分不容易了。
图为深海空间站模型其实最早苏联与美国就曾在深海空间站领域展开过竞争,两国都希望能够在这一领域取得领先地位,虽然苏联一度处于优势地位,但后来这一切成果,也随着苏联的解体而消失,美国随后也中断了深海空间站的建设计划,如果不是中国在这一领域投入精力,相信这种技术将逐渐被人类所遗忘,而美国相关技术已经中断了二十多年,现在想要与中国竞争,已经没有任何优势了。
在走向海洋的战略背景下,中国对深海进行探索,也可以大幅度提升对海底资源的开发,尤其是海底油气资源与可燃冰资源,所以这座深海空间站的出现,对中国能源安全而言,也可以起到难以估量的效果,虽然在深海探索领域,中国起步比较晚,但发展的势头却前所未有的迅猛,短短十几年时间,就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iyuanledzulin.com/djszmyz/8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