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胆结石治疗 >> 胆结石怎么医治 >> 正文 >> 正文

百病从肝治,春天养肝正当时

来源:胆结石治疗 时间:2021-11-9

《黄帝内经》曰:“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因思而远谋,谓之虑。卧则血归于肝。”中医讲:“肝主疏泄,疏通,畅达。可以储存肝糖,分泌蛋白质的合成,还可以制造胆汁,还有氧化,水解,造血,凝血等多种作用。

NEWARRIVAL

1、肝与心的关系

心主血脉,肝主藏血;心主神志,肝主疏泄,调畅情志。”故心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和精神,情志方面。心主血,推动血液在经脉内运行不息;肝藏血,贮藏血液并调节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的血量分布。心肝两脏相互配合,共同维持血液的正常运行,只有血液充盈才会心有所主,肝有所藏。心与肝相互影响,心肝阴血不足,往往互相影响。临床上表现为心慌,心悸,面色不华,舌质浅淡,脉细无力,头晕目眩,妇女月经涩少,失眠多梦等。

2.肝与胆的关系

肝与胆互为表里,生理关系同样非常密切。肝主疏泄,胆主通降。胆汁的正常排泄,依靠肝的疏泄功能,而肝脏功能失常,势必影响胆汁的分泌和排泄。肝与胆确实是一对“荣辱与共”的器官。肝病常常影响胆,胆病也常波及肝,有肝病的人更容易患上胆结石,另一方面,胆结石、胆道蛔虫或肿瘤,也会使细菌“逆流而上”,引起肝脏乃至全身的感染。

3.肝与脾的关系

肝与脾主要是疏泄与运化,生血与藏血的关系。脾的运化有赖于肝气的条达,而肝的疏泄、藏血,又需脾胃化生精微来供养。若脾失健运,生血乏源,可致肝血不足,若肝气郁结,疏泄失职,影响脾胃升降,运化失司,引起消化功能下降,食欲不振,可致“肝脾不和”;若脾胃湿热,上蒸肝胆,使肝胆疏泄不利,可以引起黄疸。由此可见肝病可传脾,脾病可及肝,互相影响着对方。

4.肝与肾的关系

肝与肾主要是藏血与藏精的关系。肝藏血,肾藏精,肝肾同源,精血互生。肝血须要依赖肾精的滋养生化,肾精须肝血化精不断地补充,两者相互依存共生。若肾阴不足,肝失滋养可引起肝阴不足,肝阳偏亢即“水不涵木”的症状;反之,肝阳久亢,消烁阴精,亦可加重肾阴虚损,出现头痛,眩晕,腰膝腿软,尿浊或水肿等症。

5.肝与肺的关系

肝藏血,肺藏气,肝气与肺气上下阴阳升降,以维持人体气机的正常升降运作,肝肺是相互影响的。如气机升降失常:肝气郁结,气郁化火,肝火灼肺,肺失清肃,常见胁痛,易怒,咳逆,咯血等肝火犯肺即“木火刑金”的症候。反之,肺失清肃,燥热下行,亦可影响及肝,肝失条达,疏泄不利,则在咳嗽的同时,出现胸胁引痛胀满,头痛头晕,面红目赤等肺燥伤肝即“金不制木”的症候。

6.春天排肝,刻不容缓

春天正是养肝护肝的季节,肝脏排毒是道家养生的一个重要环节。肝生血,排除肝胆毒素,净化血液,身体才会更健康。

暮春谷雨,静心养生,排毒净化,养肝护胃,给身体一次健康的洗礼,让生命重启!“道医养生、丹道净化”实修课程

四月相约安徽九华山!

课程时间:年4月19~25日(4月18日报到)(限60人,道医班学员优先)

课程地点:安徽省九华山涵月楼度假酒店

课程费用:元/人(会员享优惠,不包含交通住宿)。

报名

徐瑞泽

侯佳鹏

NEWARRIVAL

推荐阅读

春分养生

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

健康管理,从排毒开始

神奇的药中珍宝——正北芪

经典导读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三)

了解更多活动,请添加“道家生活道”;了解更多内容,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iyuanledzulin.com/djszmyz/71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