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须
药材来源
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的花柱和柱头。全国大部分地均产,夏、秋果实成熟时收集,除去杂质。鲜用或晒干生用。
玉麦须、玉蜀黍蕊、棒子毛。
味甘;淡;性平归肾;胃;肝;胆经。
利尿消肿;清肝利胆。主水肿;小便淋沥;黄疸;胆囊炎;胆结石;高血压;糖尿病;乳汁不通。
①治水肿:玉蜀黍须二两。煎水服,忌食盐。(《贵阳市秘方验方》)②治肾脏炎,初期肾结石:玉蜀黍须,分量不拘,煎浓汤,频服。(《贵阳市秘方验方》)③治肝炎黄疸:玉米须、金钱草、满天星、郁金、茵陈,煎服。④治劳伤吐血:玉米须。小蓟,炖五花肉服。⑤治吐血及红崩:玉米须,熬水炖肉服。⑥治风疹块(俗称风丹)和热毒:玉米须烧灰,兑醪糟服。(③方以下出《四川中药志》)⑦治糖尿病:玉蜀黍须一两。煎服。(《浙江民间草药》)⑧治原发性高血压病:玉米须、西瓜皮、香蕉。煎服。(《四川中药志》)⑨治脑漏:玉蜀黍须晒干,装旱烟筒上吸之。(《浙江民间草药》)
煮食去苞须;不作药用时勿服。
内服:煎汤,15-30g;大剂量60-90g;或烧存性研末。外用:适量,烧烟吸入。
《滇南本草》:宽肠下气。治妇人乳结,乳汁不通,红肿疼痛,怕冷发热,头痛体困。《岭南采药录》:和猪肉煎汤治糖尿病。又治小便淋沥砂石,苦痛不可忍,煎汤频服。《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能降低血压,利尿消肿。治鼻血、红崩。《河北药材》:治水肿性脚气。《浙江民间草药》:开胃,平肝,祛风。内服:煎汤,1~2两;或烧存性研末。外用:烧烟吸入。
本品常集结成疏松团簇,花柱线状或须状,完整者长至30mm,直径约0.5mm,淡绿色、黄绿色至棕红色,有光泽,略透明,柱头2裂,叉开,长至3mm,质柔软。优等品以柔软、有光泽者为佳。
玉米须茶
玉米须50克。将玉米须放入沙锅内加水适量,煎煮1小时,取汁饮用。功效泄热通淋,平肝利胆。主治胆结石,胆囊炎,糖尿病。
玉米须白茅根汤
玉米须30克,白茅根30克,红枣8个。用冷水浸泡以上三味1小时后,文火煎煮40分钟,分两次吃枣喝汤。可清热利胆排石,适用于肝胆湿热型胆石症。
石斛玉米须茶
石斛10克,芦根15克,玉米须20克。上药水煎代茶饮,每日一剂。可养阴清热利尿。适宜少尿无尿伴口干欲饮,皮肤干皱,目眶塌陷症状的癃闭患者。
玉米须煲乌龟
玉米须克,乌龟1只,葱、姜、料酒、盐、味精等调料少许。将乌龟肉、乌龟壳与玉米须加水共煲1小时,加入调料调味,吃肉喝汤,每周食用1—2次,连服1个月左右。可养阴补血、降糖降脂,调节血糖代谢。适宜阴虚浊瘀型多寐患者。
玉米须荠菜汤
鲜玉米须30克,荠菜花15克,白茅根18克。上三味,水煎服。可以养阴清热,凉血止血利水。尤适宜用于治疗阴虚的尿血兼有水肿患者。
玉米须煮鸡蛋
玉米须克,鸡蛋2个。将玉米须和鸡蛋分别洗净,加水同煮,蛋熟后去皮,复煮片刻,吃蛋喝汤。具有平肝清热、利尿祛湿之功效,适用于肝郁气滞型前列腺增生患者。
苡仁玉米须粥
薏苡仁50克,大米50克,鲜玉米须15克,白茅根15克。先煮白茅根、玉米须,20分钟后去渣,加入薏苡仁、大米煮成粥食用。可清热除湿,利尿退肿。用于湿热壅聚型结节性红斑患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taiyuanledzulin.com/djszmyz/7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