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压力总是无处不在,职场生活的不顺、家庭生活的紧张、亲子关系的矛盾……都会给我们带来情绪上的紧张,从而产生焦虑、委屈的情绪,这些情绪经过日积月累,不仅会让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身体也会不堪重负,产生各种问题。
面对压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及时释放,将各种不良的情绪在第一时间处理掉。“情志疗法”是专门针对情绪问题而研究形成的一种治疗方法,强调的是通过对情绪的清除化解,改善身心健康水平,降低情绪负担,以轻松欢乐愉悦健康的状态面对生活、工作和对家人。
案例分享一小晶最近工作上有些不顺心的事情,导致胃部不适,背部发紧。当情志疗法调理师李东芳按照“情志疗法”调理的规范步骤,询问她最近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时,她说是最近工作上人事有调整,上级部门在没有通知的情况下直接完成了调人和换人,感觉有点不被尊重,自己会感到焦虑和无奈。
找到了“焦虑和无奈”的情绪点,继续向前询问是否在家庭生活中也有类似的情绪,她马上说到了孩子的问题,说到最近孩子的表现时,情绪完全发泄了出来,哭着说了很多遍“我感到担忧,焦虑。”后面又回忆了一件大学时期的事情。
当完全平静下来以后,她能够反思自己处理事情的问题,发现当自己遇到不能把控的事情时,只会用焦虑和着急的情绪去应对,而没有把重心放在如何解决问题上。经过三次情绪释放后,她紧张焦虑的状态得到了缓解,人也轻松了很多。
上面的案例中情绪的压力体现在了日常的状态上,还有很多人会以疾病的方式显现出来,困扰日常生活。
案例分享二小玲经常会感到腰背酸痛且僵硬,情志疗法调理师侯璎倁为她进行了个案处理。从情志疗法对情绪与疾病关系的研究来看,腰背部代表承担、负担和压力,酸痛僵硬则代表有压力大、不想承担、不想负担的情绪事件。
当被问到最近发生了什么不想承担责任的事情时,小玲说接到了这个月的信用卡账单,还有两份即将到期的保险,不知道该怎么周转了。财务上的问题让自己感觉压力很大,不想承担。调理师引导她大声重复了30次“我不想承担,我承担不起”后,她感到全身发麻,后背紧紧的。
继续向前回看时,她想到了小时候妈妈总是说她“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什么都不如别人”。接下来又大声重复了30次这句话后,她感到后背有一股热流涌动,后背放松了很多,没有了之前疼痛的感觉,只剩下一点点酸酸的感觉。
情志疗法调理师接着询问,“妈妈这样说你的时候,你是什么感觉?”小玲回答道:“妈妈,请不要拿我和别人比较”。想到小时候的事情会觉得“很难过”,想和妈妈说“妈妈,请不要这样说我”。就这样,将上面这些情绪一一作了释放,小玲慢慢地调整呼吸,深呼吸三次后,她感觉身体轻松了,没有之前紧绷的感觉了。
更重要的,当放下了这些情绪以后,小玲能够意识到自己内心的弱点,存在着不想承担责任的想法。她说因为潜意识里不想承担责任,所以生活中总是在“等”、“靠”,一直都是在靠父母,靠先生的状态里活着。以往背痛就会认为是累着了或者是着凉了,一直都不知道疼痛的背后其实是自己不想承担的责任。
通过这次的情绪释放,她看见了自己的卡点,想要开始认真对待工作,承担起属于自己的责任。疾病看似痛苦却蕴含着生活对我们的提示,提醒我们从错误中醒来。
和父母的相处,是我们每个人一生都躲不过的话题。有些人选择了绝对服从,有些人选择了据理力争,有些人选择了沉默逃避,似乎不论哪一种选择,都很难令双方满意。面对来自家庭的压力,更需要我们建立良好的情绪认知状态,以健康的方式和彼此相处,守护家庭,守护我们爱的人,也守护我们自己。
案例分享三燕飞扁桃体发炎后,咳嗽得很厉害,情志疗法调理师刘芳见到她时,她穿着厚厚的棉衣,戴着帽子,40多岁的人打扮得跟60多岁的老婆婆一样,把自己护得个严严实实。
按照“情志疗法”的理论,“扁桃体发炎、咳嗽”代表着有想要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但受到压抑无法表达的情绪。刘芳为燕飞做情绪释放时,她想到了春节前自己跟妈妈在电话里发生的一个冲突事件。
当她听到妈妈用严厉的语气反对她做的一项决定时,她很想解释,很想把自己的心里话告诉妈妈,但是妈妈是个很强势的人,根本不给她说话的机会,絮絮叨叨地说了一大堆她的道理。燕飞边听边心头涌起很难受、很委屈的情绪,因为不想跟妈妈发火,所以选择了在电话那端强压着自己内心的情绪,淡淡地跟妈妈说了句“你不懂,我不说了”,然后就挂断了电话。
通过“情志疗法”释放了“我很难受、我很委屈”的情绪之后,她感觉到胸口有气往上冒,想打嗝又打不出来,气堵在了喉咙的位置。在继续大声说出“我很难受、我很委屈”几十遍后,她的嗝打了出来,吐了好几口痰,手在发麻,背上出汗。
当问到当时她想对妈妈说些什么时,她说“妈妈你为什么不懂我?为什么不让我去做我喜欢的事?”说着说着,燕飞就哭了起来,并不断地咳嗽,吐了很多痰,头上和背上都在冒汗,她感觉心里的一个大石头像化掉了一样,变得轻松了起来。
后面,她又回看了这个事件两次,把余留的情绪和想对妈妈说的话全部都表达了出来。当她说出“妈妈,你知道吗?我是那么爱你啊!”的那一刻,她一下子看到了妈妈也是这样,用她的方式在爱着自己!燕飞一下子就明白了,从对妈妈的埋怨和抵触转到了对妈妈的理解和接受。
“情志疗法”调理结束后,燕飞再也没有咳嗽,病彻底好了。还有一些学习过“情志疗法”的学员,运用处理情绪的方法帮助父母解决了一些身心问题,跟父母的关系更亲近了。
案例分享四李宇的母亲最近来帮她带孩子,照顾她。母亲每天忙碌着做饭、洗碗、拖地,非常辛苦,但是对于照看孩子却不怎么感兴趣,特别是当小朋友大便了,需要换尿片的时候,妈妈总是一下就跑远了。
李宇想起了自己和弟弟小的时候,妈妈也是这样,特别排斥换尿片的工作,都是姑妈们帮忙照顾他们。让她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在她上小学二年级时,有天吃早饭时,突然感觉胃不舒服,一下子吐得脸上、身上、桌上、地上到处都是脏东西。当时只有妈妈在身边,看到她吐了,妈妈第一时间捏着鼻子跑下了楼,到现在李宇都记得那个画面。
不管什么时候妈妈都听不得、看不得、更闻不得“大便”甚至任何跟大便相似的事物。妈妈也很费解,不知道为什么一看到大便就恶心,想吐,想跑。直到最近李宇跟妈妈聊起小时候的经历,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
在妈妈三岁的时候,邻居家大人在吃桑葚,也摘下来给她吃了很多,并且告诉她不能吃带籽的桑葚,会中毒。可是三岁的小朋友哪里管这些,她跑去自己摘了很多带籽桑葚吃了下去,回家后就倒在地上变得奄奄一息。外婆看到她嘴边有黑色的东西,知道是吃了带籽的桑葚中毒了,需要立马催吐。可是家里又没有肥皂,外婆就请来一堆人按住妈妈,跑去厕所里舀来大粪,撬开妈妈的嘴巴,灌她喝下去,很快妈妈就把胃里的东西全部吐出来,然后就得救了。
经历过这个事件,李宇的妈妈形成了一个“文件包”,这个“文件包”包含了大便(跟大便相似的东西,呕吐物等)、呕吐、痛苦、中毒、死亡、害怕等内容。
情绪产生的时候所有相关的感受、声音、气味和图像都会形成一个“文件包”留存在人的心里。每当有类似的情境发生时,当时的感受就会被再次调动起来。即使很多事情都已时过境迁了,但是当事人却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感受。就像李宇的妈妈一样,只要看到大便、呕吐物就会想起害怕的感觉,就会产生呕吐厌恶的情绪,并且也会很害怕中毒,害怕死亡。
由情绪带来的“文件包”就像程序一样被写进了人的生命里,如果不及时处理是很难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的。心理学把早年的创伤经历带来的一系列能够达到一些指标的严重反应叫做创伤后应激障碍,只要再次经历的时候就会重复相似的痛苦反应,其实就是在经历创伤事件时把“眼耳鼻舌身意”的信息打成的“文件包”。
目前心理治疗侧重于教给当事人一些增强掌控感的方法,但“情志疗法”强调的是直接处理事件当时的情绪,修改“文件包”的内容,有如计算机软件出现问题,就要回到源程序对代码进行重新编译。程序改变了运行的方式与结果也将改变,这就是情志疗法做到更快速有效地处理情绪记忆,能够直接帮助当事人走出情绪的困扰,不再重复类似经历的原理所在。
好心态才有好身体,好身体才有好生活。当我们心生美好时,体内就充盈着创造生命的能量,我们的身体就会向着健康的方向自然而然地发生改变。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强调的健康四大要素:愉快心情、适量运动、充足睡眠、均衡营养。
《年全民中医健康指数研究报告》发布:影响健康的因素中处在第一位的就是情志,常有焦虑情绪的人患病概率为51.1%。
现代人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工作生活节奏也不断加快,竞争更加激烈,社会、工作、生活各方面的精神压力加大,负面情绪不断在身体中累积发酵,造成免疫力下降,使身体出现各种疾病或者加剧病情。
我们很少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iyuanledzulin.com/djszlf/7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