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2月23日著名的“大国工匠,国之名医”周平红教授,亲医院,为一名胆囊多发结石的患者成功实施了国际最领先的微创技术——胃镜下保胆取石术。
周平红教授是上海医院内镜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是享誉世界的著名内镜专家,在国际上首创了胃镜下保胆取石手术,目前已成功完成70例。
患者是一位49岁的女性,有胆囊结石病史20多年,平时间断发作腹痛,深受腹痛的折磨,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但出于多方面的顾虑,患者非常不愿意摘除胆囊,一直在寻求一种能不能保胆取石的手术。
此次医院消化内科,听刘变英主任和雷宇峰主任介绍这种胃镜下保胆取石的微创手术方式,患者感觉正中下怀说:“我一直在寻找的理想状态的胆囊结石手术,原来在这里找到了!”。
患者住院后的影像学检查发现她的胆囊是充满型胆囊结石,胆囊内的石头又大又多,不太适合内镜下保胆取石,而适合外科手术。心情失落的她仍不甘心,积极请求医生行此微创手术治疗。
消化内科刘主任带领大家经过多次的术前讨论,并远程与周平红教授会诊,最终决定尊重患者的意愿,尝试性内镜下保胆取石。并定于年12月23日请周平红教授医院消化内镜中心,为患者实施“胃镜下保胆取石术”。
周平红教授首先通过胃镜在胃壁开个“小窗口”,胃镜通过小窗口钻入腹腔,发现胆囊。再在胆囊壁开个“小窗口”,胃镜钻入胆囊,即可看到胆囊内的结石及胆囊壁的情况,他熟练运用内镜微创操作技术,反复多次取出14块像金块一样的不规则结石,最小直径约1.3cm,大的直径在2cm以上。
1)胃壁开窗
2)胆囊开窗
3)胆囊内充满结石
4)套取结石
(连续顺利地取出了14块石头)
当大部分结石顺利取出后,打算收工清理胆囊的时候,周教授发现在胆囊颈壶腹部有一较大的结石嵌顿。周教授讲保胆取石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石头的遗漏。此结石形状不规则,嵌顿的部位较狭窄,现有的内镜操作器械空间有限,取石器械伸入嵌顿部位后不能打开,结石无法套取,反复操作仍不能取出。
“如果这最后一块嵌顿的结石不能取出来,那么患者将会需要手术切除胆囊”,“怎么办?”,周平红教授以及在场的工作人员均在思考、在忧虑,专家们一边讨论一边努力想办法取出这个牢牢嵌顿的结石。
周教授冷静地分析,并与大家一起讨论,集思广益,为避免患者遭受外科切除胆囊,从患者本身的利益去考虑,始终不放弃,最后尝试首先使用拖石球囊扩张胆囊颈部,使嵌顿部位的空间扩大,伸入取石网篮,经过多次艰难的尝试,终于取出结石,大小约2.3cm,形状不规则。
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家都为手术的成功而欣喜,也为周平红教授精湛的手术技艺而折服。
胆囊颈部崁顿的石头
取石后的胆囊颈部
胆囊颈部崁顿石头
胆囊颈部的大石头
之后依次封闭胆囊壁切口及胃壁切口,手术过程顺利。
此例手术恰逢圣诞节前夕,医院消化内科敬业细心的刘变英主任为患者取出的结石拍照留念,还附上“圣诞快乐”的字样,为患者及家属准备了一份特殊的圣诞礼物。
胆结石的科普胆结石在我国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据统计正常人群的发病率高达10%,而且胆囊结石多于胆管结石,多年来,对胆囊结石的治疗主要是以胆囊切除术为主,许多患者因为小小的结石被摘去了胆囊,给患者生理及心理上带来了很大创伤。
胆囊是人体十分重要的消化器官和免疫器官,并且具有调节肝内外胆管压力和维持胆管内流体力学平衡的作用,其在人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绝不是可有可无,如切除胆囊会引起很多并发症:
1.消化不良、腹胀、脂肪泻。
2.术后并发胆管结石。
3.反流性食管炎、反流性胃炎。
4.胆囊切除术中意外损伤胆管,痛苦终生。
5.据有关资料统计,胆囊切除术后患结肠癌风险大大增加。
6.并发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即部分胆结石患者行切除术后还会出现上腹部疼痛、恶心、饱胀、反酸、消化不良、大便次数增多等术前就存在的症状。
胃镜下保胆取石术,既可以看到胆囊内壁黏膜的真实情况,也可以保证干净、彻底地取净结石。手术创伤小,安全系数高,副反应低,住院时间短,恢复时间快,术后美观,并发症少。患者可以用最短的住院时间、最少的炎症反应、最好的医疗及心理效应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给胆结石患者带来了希望和光明,生存质量也大大提高。
更重要的是胃镜下保胆取石手术操作绝不会造成肝门部胆管的损伤等严重并发症,也不会引发因缺失胆囊造成人体消化功能紊乱等一系列严重后果。这些都是胆囊切除术无法比拟的。
由此可见胃镜下保胆取石术是目前治疗胆结石最先进的方法,可以预见会有越来越多的胆结石患者从中受益。
胃镜下保胆取石术目前技术成熟,已医院成功开展,希望有需要行此手术的患者医院消化内科就诊。
医学科普为公众,
修为人文做良医。
作者南荣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
编辑席宏麻醉副主任医师《中华麻醉学杂志》科普工作组成员医院
图文原创,转载请标明出处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iyuanledzulin.com/djszlf/5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