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探索,步履不停。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自年立项实施,已有余项成果广泛应用于国家各行各业。目前,国家太空实验室已正式运行,截至目前中国空间站在轨实施了哪些空间科学研究与应用项目?太空实验是怎样完成的?在哪里完成的?在中国空间站应用成果方面,对空间生命科学的探索是焦点之一,在这里,航天员是重要参与者。太空出差半年,在轨期间航天员有哪些医疗“护航神器”?失重环境下,航天员如何对抗“空间适应综合征”?航天员是如何在空间站里进行细胞实验的?
在8月18日下午举行的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与发展情况介绍会上,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整体情况。
国家太空实验室正式运行学科覆盖全面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林西强:我们建立了独具中国特色的近地空间科学与应用体系,建成了功能完善、性能国际先进的国家太空实验室研究平台,学科覆盖全面。中国空间站舱内25个科学实验机柜与一系列舱外设施接口,能够支持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空间天文与天体物理等诸多学科方向的研究与应用,每一个实验柜或舱外设施都可以说是一个综合实验室。
林西强介绍,截至目前,空间站已安排在轨实施了个空间科学研究与应用项目,涉及空间生命科学与人体研究、微重力物理和空间新技术领域,获得原始实验数据近TB,下行了近个实验样品,部分项目已取得阶段性应用成果。
在空间生命科学领域,实现了水稻“从种子到种子”的全寿命周期培养,在功能基因调控方面的发现有望促进地面新品种水稻株系培育和高产增收;在人体研究领域(航天医学实验领域),开展了长期航天飞行条件下失重、辐射等复合因素对航天员健康、行为与能力的影响等原创性机理探索和应用基础研究,在人体心血管、骨骼等方面获得了航天医学新发现,发展了航天员健康维护新方法新技术;在空间材料科学领域,首次获得壳核结构组织相分离合金材料,有望为航空航天、核电等行业有关相分离合金材料研发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在空间新技术领域,空间高效自由活塞斯特林热电转换试验相关效率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未来载人月球探测与深空探测任务积累了技术基础。
太空实验如何完成?在哪里完成?
太空实验是怎么完成的?在哪里完成的呢?目前,中国空间站组合体由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和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组成“三舱三船”全新构型。
这是天和全景摄像机拍摄到的核心舱与机械臂的同框画面,舱外摄像机拍摄到的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停泊在核心舱节点舱的径向对接端口。
中国空间站取得丰富科技成果,离不开“三舱”中的两个实验舱。问天实验舱是中国空间站的首个科学实验舱,由工作舱、气闸舱和资源舱组成,起飞重量约23吨。问天实验舱主要面向空间生命科学研究,配置了生命生态、生物技术和变重力科学等实验柜,同时可作为天和核心舱的备份,对空间站进行管理。
梦天实验舱是中国空间站的第二个科学实验舱,由工作舱、载荷舱、货物气闸舱和资源舱组成,参与空间站组合体管理,货物气闸舱可支持货物自动进出舱。它主要面向微重力科学研究,配置了流体物理、材料科学等多学科方向的实验柜。
太空实验室全能多面手:航天基础试验机柜
中国空间站已安排在轨实施了个空间科学研究与应用项目。在这些科学实验中,有一部分实验必须要用到一个重要的试验设备,叫“航天基础试验机柜”。
如果把空间站比作一个国家级的太空实验室,那么位于梦天实验舱的航天基础试验机柜,就是一个处在空间站当中的小型试验平台。机柜高约2米、宽约1米,设计寿命为15年。机柜最多可以容纳13个载荷,首次任务中搭载了5个技术实验项目,其中多个项目是国际首次在轨进行。目前,机柜状态良好,在首批实验项目完成后,还将持续进行各类航天技术试验。
太空出差半年航天员有哪些医疗“护航神器”?
中国空间站从建造阶段开始,就有序开展空间生命科学实验研究。在中国空间站应用成果中,空间生命科学方面的探索受到重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iyuanledzulin.com/djszjzl/9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