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瘦身联盟年第5期公益分享字|6分钟阅读
随着现代社会的压力越来越大,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越来越多的人患有胃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胃病在人群中发病率高达90%,中国肠胃病患者有1.2亿,消化道溃疡发病率10%,慢性胃炎发病率30%,可以说是“胃病大国”了。目前我国每年胃癌新发病病例超过42万例,占到全球新发病例总数的42%,居全球首位。尤其是近年来胃病发病年轻化,越来越多的人年纪轻轻就患上了胃病。胃病是包括胃炎、消化性溃疡、胃肿瘤、功能性消化不良等胃部疾病的统称。慢性胃病一般病程较为漫长,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及健康,甚至影响生命。医学家发现萎缩性胃炎、溃疡病等可以癌变,故胃病越来越被重视。今天我们就从以下四个方面讲讲胃的养护。01胃的常规知识胃是人体的消化器官,位于膈下,上连食管,下续十二指肠。具有受纳食物、分泌胃液和进行初步消化的功能。胃的形态和大小随内容物的多少而不同,还可因年龄、性别、体型的不同而有差异。成年人的胃容量可达ml,空虚时可缩成管状。胃有上、下两口,前、后两壁和大小弯。上口为入口,称贲门,与食管相接,下口为出口,称幽门,与十二指肠相连。胃前壁朝向前上方;胃后壁朝后下方。胃的右上缘为凹缘,称胃小弯,该弯最低点弯曲成角状,称角切迹。胃的左下缘为凸缘,称胃大弯。胃肠道主要受中枢神经系统、肠神经系统双重支配,肠神经系统虽然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但它有独立的反射弧,具有整合功能,可直接接受胃肠道内的各种信息,可以说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参与调控胃肠的功能;消化道壁内的神经细胞数量仅次于大脑。患胃病的原因:1.长期饮浓茶、咖啡、过热、过冷、过于粗糙的食物,导致胃粘膜损伤。2.长期大量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可抑制胃粘膜前列腺素的合成,破坏粘膜屏障。3.幽门螺杆菌感染:根据「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指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最主要的病因。由于它可以分泌很多毒素,造成黏膜的损伤,引起细胞凋亡,最终破坏胃黏膜屏障,造成胃黏膜损伤发生病变。而且,幽门螺杆菌也是胃癌的一类致癌因子,它和胃癌的发病明确有关系,所以如果出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同时会伴有消化不良、腹胀、腹痛、糜烂、早癌等或者消化性溃疡等等这些疾病,医院就诊治疗,尽早“杀幽”。4.免疫因素: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血清中能检出壁细胞抗体。5.胆汁反流:胆囊炎、胆结石等疾病时,胆道系统的充血、水肿、疼痛等刺激可导致胃肠神经兴奋性改变及胃肠激素的分泌紊乱,胃肠蠕动功能改变及胆汁分泌过多,可促使胆汁反流的发生。6.其他因素:吸烟、心力衰竭、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营养不良都可引起慢性胃炎。胃病的临床症状:上腹部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嗳气、恶心、呕吐、胃部灼热等。如果您和家人出现上述症状,医院检查,是否得了胃病,及时治疗,以免给身体造成伤害。02胃病的危害胃病在起病之初,往往不易被人重视,因为通常没有危及生命或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所以很多人会忽略它,医院接受系统的治疗。一旦转为慢性疾病就很可怕了。慢性胃病的危害有哪些呢?1、慢性胃出血小胃病怎么会导致出血呢?慢性胃病导致慢性胃出血的病人在临床上是极其多见的,大部分病人是因为食用粗糙、偏硬的食物导致,这种大多数是少量出血,以黑便为主要表现。若出血量大时,由于大量血液积聚在胃中,刺激胃壁,可出现突然大量吐血,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头晕、心慌、大汗等血容量不足的表现,更有甚者可出现休克。2、反复幽门螺旋杆菌感染(HP)证实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的慢性胃病,无论有无症状或并发症,均应根除HP。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会通过消化道传染给家人,反复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不仅危害自身的身体健康,还会让家人都受疾病的困扰。系统的治疗胃病,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更是为了守护全家人的健康。3、胃动力变差长期胃部炎症会导致胃的蠕动功能下降,胃酸等消化液分泌减少,此时食物会在胃中长期停留不消化,在这种情况下,食物会慢慢发酵产气,从而出现消化不良如嗳气,腹胀的症状。4、增加癌变风险胃溃疡长期不治愈,有发生癌变的可能,胃黏膜长时间的炎症刺激,会使胃部的分泌腺体萎缩,久而久之便会永久的失去分泌消化液的功能,使人感觉到食欲差,并且会有腹胀、腹部隐痛的症状,这就是我们熟悉的萎缩性胃炎。03胃病易患人群胃病是非常常见的一系列胃肠道疾病的总称。在日常生活当中,会发现胃病有高发人群,平时要注意加强胃部的养护。1、经常喝酒的人生活中忙于工作应酬而喝酒,成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饮酒会让人的食管黏膜受到刺激,而充血水肿容易形成食管炎,进而会对胃黏膜造成损伤,刺激胃酸分泌,引起水肿糜烂,还可能会造成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甚至会出现恶心呕吐,烧心反酸等一系列的症状表现。2、上班忙碌的人上班族平时工作忙,精神压力大,再加上饮食不规律,运动量小,容易造成神经的功能性紊乱,会对胃肠道系统带来不适,容易形成胃溃疡,胃炎等胃肠道疾病。3、经常出差的人因为经常出差,要坐火车坐飞机等,生活规律容易被打乱,那么胃肠道系统方面就容易发生危机,再加上在外地可能会有水土不服,饮食不当等隐患,胃肠容易出现故障。4、经常开车的人在开车的过程中,血液供应到紧张的肌肉和大脑里,所以进入胃肠道的血液并不是很多,再加上开车的时候,容易影响就餐,所以容易出现消化系统方面的不良状况,特别是出租车司机,长途运输的司机,都属于胃病的高发人群。5、老年人很多老年人的胃肠道功能开始减慢,会出现胃胀等多方面的状况,时间长了,容易造成消化不良,甚至还可能会引发心脏方面的不适,比如心绞痛。04胃病如何治疗、改善1、目前胃病的药物治疗:①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四联疗法(质子泵抑制剂+两种抗生素+铋剂)②抑酸或抗酸治疗:适用于胃黏膜糜烂或以烧心、反酸、上腹部饥饿痛等症状为主的患者,选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③胃肠动力促进剂:适用于以上腹部饱胀等症状者,如莫沙必利。④增强胃黏膜防御能力:适用于胃黏膜糜烂出血或症状明显者,药物包括保护胃黏膜的胶体果胶铋、兼有抗酸和胆盐吸附作用的铝碳酸制剂。⑤助消化的药物、解痉、补充维生素B、C、E等。2、学会合理饮食①好好吃饭,均衡营养饮食对于胃的养护是第一位的,这里的均衡营养是要给身体提供负担小、营养密度最高的食物,给身体充分的供给。每日三餐都要给身体提供七大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蔬菜水果中丰富的植物营养素,也是身体所必需的营养,能很好地维护健康。营养不均衡的现象,在当今社会非常普遍。太多的人早餐只吃些粥、咸菜,顶多加一个鸡蛋,就匆匆上班去了,身体是很智能的,它为了保命会自动多吃一些碳水化合物,但这样不合理的早餐食物搭配就无法提供更多其它的营养,只有碳水是超标的,反而引起了虚胖。好好吃饭,均衡营养,这是一门大学问,一定要花时间学习基础的配餐,并摸索出合适自己的饮食之道来。②规律作息,规律进食不熬夜,三餐定时定量,这件看似很小的习惯,对于胃肠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养护。熬夜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胃是分泌褪黑素的重要地点,为什么胃会分泌褪黑素呢?其实褪黑素不仅仅告诉大脑细胞要休息了,还会告诉胃细胞要开始休养生息了,在褪黑素的作用下,胃酸会停止分泌,胃细胞会开始进行自我修复的程序,而打乱生物钟后,褪黑素的分泌水平就会跟着紊乱,从而影响胃的修复进程,也就破坏了胃的正常功能。三餐定时定量也是很重要的习惯,规律的三餐能够让身体形成一定的条件反射,利于胃的工作,利于营养及时消化吸收,为身体补充能量。如果三餐时间表紊乱,那么身体有可能会需要拆解自身一部分组分进行应急,就有可能影响到肠胃的工作。不定时的三餐也可能会导致暴饮暴食,因为太饿而吃下过多的食物,吃的速度又太快的话,胃的工作量翻倍,从而造成损伤。吃得过快,食物往往咀嚼得不细,胃就要做牙齿本该做的工作,很容易损伤消化道黏膜,产生慢性炎症,还会造成胃动力下降,增加各种疾病的可能。③饮食清淡,注意卫生重口味的油盐通常是容易刺激胃黏膜的,有胃肠损伤的人吃太多辛辣食物,会对胃黏膜造成损害,有研究表明在进食大量辣椒之后胃黏膜会呈出血、水肿状态,偶尔饱饱口福、选择适当的辣度是可以的,但经常吃天天吃,胃肯定是会不舒服的。此外,很多人经常吃的油都是经济用油,比如花生油、大豆油、玉米油和葵花籽油等等,这些油中促发炎的因子较多,容易让胃肠出现炎症。老人常说花生吃多了会”上火“,其实就是里面的油脂属于促发炎类型的,因此这类油要减少,更多引入橄榄油、山茶油、亚麻籽油、紫苏油和鱼油等等天然消炎类油脂。其次,注意饮食卫生,不吃冰冷的食物。中医常说“胃喜暖而恶湿寒”,要想保护好胃,少吃冰冻的食物和凉的饭菜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胃比较喜欢温暖的食物,现在很多人夏天无节制的吃冷饮、喝冰水、冰冻饮料,吃冰镇西瓜,这样都对脾胃是极大的伤害。特别是那些体质虚弱的老年人和小朋友,夏天的冷饮吃多了,脾胃运化不了,体内的寒湿就会堆积在体内找机会发泄出来,到冬天就会反复出现胃部系统疾病。很多人不知道什么原因,其实跟夏天冷冻食品吃多了有很大关系。3、适当增加运动长期久坐可伤肉伤脾,使人脾胃功能下降,经常运动既放松身心、增进胃肠蠕动、增强抵抗力,还可以增加胃消化能力,提高肌肉的运动力,脾胃也会慢慢变好。坚持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做气功等,身体活动带来的消耗会增加饥饿感,使胃肠蠕动加强,消化液分泌增加,从而促进食物的消化和营养成分的吸收,同时改善胃肠道本身的血液循环,促进其新陈代谢,推迟消化系统的老化。4、学会调节情绪经常思考、压力过大,都会抑制胃酸分泌,影响消化系统的工作,也使粘膜修复能力下降。情绪、心态都会引起胃肠症状,长期的不良情绪也会破坏免疫系统,增加胃肠道疾病的风险。保持心情愉快和情绪稳定,多开心,减少紧张、焦虑、恼怒等不良情绪,可以有效的防止胃肠道疾病的发生。以上就是我们关于胃的保养的科普分享,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喜欢我们的文章,可以转发分享给你关心的家人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健康加油。(注: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你的每个「在看」
我都当成了喜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taiyuanledzulin.com/djszjzl/7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