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柳氏医派创始人柳吉忱先生青年照)
柳氏传薪:
胆石症治疗八法
——业师柳少逸经验浅述
柳朝晴
胆石症是以中上或右上腹部绞痛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若因饮食失当,或因情绪变化,或因外邪传入肝胆,每致湿热蕴结,肝气郁滞,胆汁滞留结石,临床上以疼痛、发热、黄疸为三联主症。业师柳少逸先生认为,此症定位在胆,属腑证、阳证,临床上多以里、热、实见证。六腑以通为用,故多用攻下之法,又因有郁、结、热、瘀、厥的辩证要点,在治法上,又有消郁、通结、清热、化瘀的不同细则。本文介绍先生胆石症临证经验八法。
胆石症是以中上或右上腹部绞痛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祖国医学以其出现脘腹、右胁痛,恶寒发热,恶心呕吐,口苦咽干,黄疸等不同症状,而有“胁痛”、“黄疸”、“肝气痛”的不同诊断。
胆,内贮清汁,《千金要方》称其为“中清之腑”;它输胆汁而又不传化物,属“六腑”,又属“奇恒之府”。胆性刚直,豪壮果断,故《素问》有“胆者,中正之宫,决断出马”的论述。胆与肝互为表里,肝喜条达,主疏泄,胆汁的排泄源于肝的疏泄,故又有“肝宜疏散则和,胆宜泄降则平”之论。
若因饮食失当,或因情绪变化,或因外邪传入肝胆,每致湿热蕴结,肝气郁滞,胆汁滞留结石,临床上以疼痛、发热、黄疸为三联主症。以郁、结、热、瘀、厥为辩证要点。
业师柳少逸先生认为,此症定位在胆,属腑证、阳证,临床上多以里、热、实见证。六腑以通为用,故多用攻下之法,又因有郁、结、热、瘀、厥的辩证要点,在治法上,又有消郁、通结、清热、化瘀的不同细则。兹将先生临证经验归纳总结如下八法:
一、清热利湿法
此法多适于湿热蕴结,煎熬胆汁,郁积成石。临床上多见于胆石症并发胆道感染急性发病阶段。证见往来寒热,或但热不寒,右胁痛,口苦咽干,不欲饮食,尿赤,大便秘结,或身目发黄,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
方药:清胆利湿汤(《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
柴胡黄芩半夏木香郁金车前子枝子茵陈大黄枳实金钱草甘草
方由小柴胡汤合茵陈蒿汤加减而成。方中柴胡、郁金疏肝利胆;茵陈、黄芩、枝子、大黄、车前子清热利湿;木香、枳实理气止痛;半夏辛味,配苦寒之剂,乃辛开苦降之意,诸药合用,以冀清热利湿,利胆排石之功。
二、疏肝利胆法
此法多适于情志刺激,肝气郁结,胆失泄降而致。临床上多见于胆石症间歇期。证见右胁窜痛或胀痛,脘痞纳呆,嗳气吞酸、恶心,无黄疸。或口苦咽干,头晕,心烦。病症忽轻忽重,反复发作,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细或弦数。
方药: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化裁。
柴胡白芍枳壳木香香附黄芩茵陈郁金金钱草半夏川栋子元胡。
方中柴胡白芍枳壳木香川栋子元胡疏肝理气;茵陈金钱草郁金清热利胆,半夏和胃降逆。诸药合用,俾枢机调达、肝胆疏利而却病。
三、健脾抑肝法:
此法多适于脾虚肝乘之证。证见胁痛脘痞,纳食呆滞,神疲肢倦,头晕不寐,腹胀便溏,口苦咽干,舌淡苔白薄,或苔淡黄,右关脉弱,左关脉弦。
方药: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味
当归白芍柴胡白术党参炮姜云苓郁金金钱草木香白扁豆甘草。
方中党参白术茯苓白扁豆健脾渗湿,柴胡郁金金钱草木香疏肝和胆;炮姜温脾阳以除中焦虚寒。诸药合用,以冀培土抑木。
四、疏肝化瘀法
此法多适于肝郁血瘀证。以胸胁胀痛,面色晦暗,便溏溺赤为临床见症。舌质暗紫或见瘀斑,苔薄白或薄黄,脉沉弦,或沉细,或沉涩。
方药: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
灵脂当归桃仁红花赤芍川芎丹皮乌药香附元胡枳壳甘草郁金金钱草
方中桃红四物汤以活血化瘀;乌药、香附、元胡、枳壳、郁金、灵脂理气导滞;丹皮清肝经之瘀热;金钱草取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全草,习称大金钱草,神仙对座草,具除湿退黄,解毒消肿之功,为利胆排石之要药。诸药合用,以冀理气疏肝,活血化瘀之功。
五、泻火解毒法
此法适于脓毒壅积,邪犯心包,热扰神明之高热神昏之重症。证见烦躁谵语、右胁剧痛、舌红降无苔或黑燥苔,脉弦数或滑数,多为胆石症合并胆石坏阻性胆囊炎、胆囊积脓,穿孔性腹膜炎。
方药:柴胡清肝散(《证治准绳》)合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引崔氏方)
柴胡黄连黄芩枝子茵陈金钱草双花公英地丁当归川芎生地丹皮升麻甘草
方中柴胡、升麻清肝散郁;芩、连、枝子泻火解毒;金钱草、茵陈、双花、公英、地丁清热利胆;归、芎、生地、丹皮活血凉血。诸药合用,共成疏泄肝胆,解毒通瘀之功。
六、泻下达郁法
此法适用于邪郁少阳,热结阳明而致寒热往来,胸胁胀痛,呕吐恶心,脘腹胀满,大便不通或下利而不畅,口苦,舌苔黄,脉弦而有力。
方药:大柴胡汤(《伤寒论》)加味
柴胡黄芩半夏枳实川军白芍金钱草茵陈虎杖甘草
方以大柴胡汤和解少阳、泻下通结,加金钱草、茵陈清热利胆。
七、温理导滞法
此法适用于里寒积滞而致腹痛便秘、肢冷畏寒,或胁下偏痛,发热,舌淡苔白,脉弦紧者。
方药:柳氏大黄附子汤加味
大黄附子细辛茵陈木香甘草
方中以附子温阳祛寒,大黄泻下通结,一温一下为本方主药;细辛辛温,助附子以增其祛寒之力,佐以茵陈利胆,木香导滞,诸药合用,以冀里寒得除,积滞得消。
八、泻火养阴法
此法适用于久病正虚,邪热未尽,阴液已伤之虚热病症,临床多多见夜热早凉,或骨蒸潮热,盗汗,心烦,口渴咽干,消瘦,右胁隐痛纳呆,舌红,脉细数者。
方药:银柴胡汤
银柴胡青蒿胡黄连五味子乌梅黄芩鳖甲知母骨皮大艽炙甘草
方中银柴胡、青蒿、大艽以除肝胆之热,芩、骨皮、知母、胡连以清心肾之火,鳖甲、五味子、乌梅以滋阴除蒸,炙甘草调合药性,诸药合用,以冀泻火养阴利胆之功。
本文作者柳朝晴,柳少逸中医传承工作室成员,山东中医药学会肝病主业委员会委员;医院主治医师,中西医兼修,助攻消化系统疾病。
(奋战在新冠抗疫一线的柳朝晴)
复健王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iyuanledzulin.com/djszjzl/4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