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威灵仙。
定义:毛茛科植物威灵仙、棉团铁线莲或东北铁线莲的干燥根及根茎。
药材名称:威灵仙、铁脚灵仙、铁扫帚、青龙须。
别称:百条根、老虎须、铁扇扫。
主治:风湿关节炎、腰膝疼痛、肢体麻木、黄疸肝炎、骨硬咽喉、牙痛等。
威灵仙属于药用植物,以干燥的根及根茎入药,中药名为威灵仙,药材主产于安徽、江苏、江西、浙江等地。国内分布较广,其根及茎入药具有风湿、通经络、消骨哽之功效。在现代临床实践中其新的用途不断的被发现,如治疗胆结石,跟骨骨刺、足跟痛、食管癌等。但用药中须注意的是,气血亏虚及孕妇慎服。
相传,威灵仙是一种专治风湿痹痛及卡喉的草药,《本草纲目》中原文记载为“威言其性猛,灵仙言其功神也”,由于它广植于江南古寺威灵寺之内,及治病灵验,故而得名威灵仙。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威灵仙具抗菌、抗炎、抗肿瘤、抗疟、降血压、降血糖、促进胆汁分泌、镇痛、解痉等作用,临床应用于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胆囊炎、腰肌劳损、外用于咽喉炎、足跟痛、牙痛等治疗上。本品性走窜,久服易伤正气,血虚而致的筋骨拘挛疼痛者禁用,气虚血弱者、体虚气弱者、阴虚有热、无风寒湿邪者及孕妇忌服。新鲜全株可治咽喉炎及急性扁桃体炎,根部可治丝虫病,外用可治牙痛。
(一)威灵仙的作用
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狭叶铁线莲(即山蓼)50%浸剂(1毫升/公斤)可使麻醉犬的血压下降,肾容积缩小,其煎剂药效仅及浸剂之半。对离体蟾蜍心脏有先抑制后兴奋的作用,其浸剂的药效似比煎剂约大3——5倍。其降压作用可能与对心脏的抑制有关。
对平滑肌的影响。
狭叶铁线莲煎剂对小鼠离体肠管有明显的兴奋作用,可能是对平滑肌的直接作用,对大鼠及家兔的离体肠管亦有相似作用;对小鼠离体子宫作用不明显。
抗利尿作用。
狭叶铁线莲制剂对小鼠、大鼠、豚鼠有显着的抗利尿作用。这种作用,浸剂与煎剂大致相等;50%煎剂0.2毫升约相当于脑垂体后叶素0.1单位的抗利尿效果,且其作用时间似比脑垂体后叶素为长,此种作用也可能与血压下降、肾血管收缩有关。
降血糖作用。
威灵仙浸剂对正常大鼠有显著增强葡萄糖同化的作用(即给予大鼠以大量葡萄糖后,尿糖试验仍为阴性),故可能有降血糖作用。
祛风湿止痛。
用于风湿痛。其性善行,能通行十二经络,故对全身游走性风湿痛尤为适宜。
治疗关节炎。
本品是治疗关节炎的常用药,对反应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坐骨神经痛、颈椎病酸痛,均有一定的疗效,与仙灵脾、川断肉等同用。但其药力不是很强,可作配伍药使用。
消鱼骨。
用本品30克(加醋)煎汤缓咽,治鱼骨哽喉。用于诸骨鲠咽。可用本品煎汤,缓缓咽下,一般可使骨鲠消失。亦可和入米醋、砂糖服。此外本品能消痰水,可用于噎膈、痞积。
威灵仙对骨鲠的作用可能在于它能使食管平滑肌兴奋性增强,由节律性收缩变成蠕动,并使局部松弛,蠕动改变,使鱼刺易于松脆,能治疗鱼刺及其他小骨刺鲠咽喉之疾病。
降糖。
浸剂对正常小鼠显著增强葡萄糖同化,故有降糖功效。
保护心肌。
对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
引产。
稀醇提取液对小鼠中期妊娠有引产作用。
抗菌。
对真菌有抑制作用。
威灵仙的配伍应用
配桑寄生:威灵仙能走十二经,为祛风药中善走者之一,能祛风湿,通经络,善治四肢麻木疼痛,对下肢的风湿疼痛效果显著,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养血润筋。两药合用,一散一补,养血血祛风湿,且威灵仙走中有守,不致于过于走窜,对体虚风湿痹痛者适用,可治血虚风湿痹痛、肢节不利、周身串痛。
配羌活:本品性善走,祛风湿,通经络,除痹痛;羌活气厚味薄,性浮以升,偏治上焦风湿疼痛。两药配用,祛风除湿之力增强,治疗痹证关节疼痛,尤以上身痛为多用。
配牛膝:威灵仙辛散性温,通行十二经,入膀胱经,对下肢风湿痛、肢体麻木疗效显著;牛膝苦酸平,入肝肾二经,活血祛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性善下行。两药配用,常治疗肾虚而致下肢关节疼痛、腰痛、下肢痹证等。
配蝉蜕:本品辛咸气温,其性走散,能宣通五脏十二经络,可治筋脉拘挛、手足麻木;蝉蜕祛风解痉,消痰除饮。两药配用,治疗四肢拘挛。
配秦艽:威灵仙祛风湿、通经络;秦艽辛散苦泄,性质和平,为风中之润剂,能散风除湿、舒筋通络,偏治下半身疼痛,两药配伍,治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疼痛、屈伸不利、手足麻木。
配砂仁:威灵仙辛咸性温,有软坚散结之功、宣壅通滞之力。砂仁有“化铜铁骨鲠”之功,两药配用,宣壅通滞之力增强,治鱼骨鲠喉、胃痛。
有报道说威灵仙治疗结石:
以威灵仙60克,煎服,治疗胆结石例,总有效率87%(河南中医,,6:22)治疗肾结石没看到有报道,但威灵仙能治疗结石,亦有抗利尿的功效,能有相通之处吧。
威灵仙性辛咸、温、有毒,入膀胱经。功能祛风湿,通经络,消痰涎,散瘕积。治疗痛风顽痹、腰膝冷痛、脚气、疟疾、积聚、诸骨哽噎。受河南中医学院王孝福老师的影响,笔者在临床上治疗胆囊结石时,重用威灵仙配入疏肝利胆、利湿排石之品,疗效满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均为门诊患者共22例,男9例,女13例;年龄30~60岁,均经B超或CT检查确诊,且无胆管梗阻或明显感染。结石大者为3.1cm×3.2cm,小者为泥沙样,对结石<0.5cm者直接运用中药,结石大者先行体外震波碎石再服中药治疗。
1.2方法基本方:威灵仙60g,金钱草30g,鸡内金30g,柴胡10g,郁金10g,枳壳10g,青皮10g,甘草6g。湿热重者加黄芩、胆草;胁腹胀痛明显者加川朴、元胡;有时剧痛者加三棱、莪术;气虚明显者加黄芪、党参。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早晚2次温服。
1.3疗效标准痊愈:症状消失,莫非征阴性,大便筛洗见结石排出或B超检查结石消失。好转:症状消失,莫非征阴性,B超检查结石减少或缩小。无效:症状好转,莫非征阳性,结石大小、数量无变化。
2结果
22例中治愈14例(其中泥沙样结石4例,<0.5cm的结石6例,配合体外碎石者4例),好转5例,无效3例,治愈好转率86.4%。
3典型病例
患者,女,40岁,因右上腹胀痛1个月,加重2天为主诉就诊,每因劳累后出现胀痛明显,近2天来疼痛加重且纳差,在当地治疗无好转。诊见右上腹明显压痛,莫非征阳性,舌质黯红,苔微腻,舌边尖有瘀点,脉滑。B超检查胆囊壁厚、毛糙,内可见数个强回声光点,大者为0.4cm×0.7cm,确诊为胆囊结石。辨证属湿热内蕴,煎熬成石,治以化痰疏肝利胆排石。处方:威灵仙60g,金钱草30g,鸡内金30g,柴胡10g,郁金10g,枳壳10g,黄芩10g,三棱9g,莪术9g,甘草6g。用药3天,腹部胀痛减轻、大便稀溏,1周后减黄芩继服,2周后症状消失,B超检查结石全消。
4讨论 胆囊结石属临床常见症,发病率达自然人群的10%,大多患者不引起症状,半数有腹胀、嗳气、厌油,部分患者出现寒战、发热。西药口服溶石剂仅治胆固醇结石且疗程长达1~2年,手术切除术对一般患者来说不易接受。祖国医学认为属情志、饮食、虫积等因素致疏泄失常、湿热内生,湿热煎熬而成结石。方中威灵仙能消痰散瘕积,《本草正义》有“以走窜消克为能事,积湿停痰、血凝气滞诸实宜之”,《本草纲目》有治“风湿痰饮之病”;金钱草、郁金利胆排石,内金消积化石,柴胡疏肝,枳壳、青皮理气,白芍、甘草缓急止痛。合用能增强除湿滞、消痰凝、利胆之力,对胆囊结石有消溶、排出之功。 虽历代医家对威灵仙的毒性说法不一,《开宝本草》认为“无毒”,《本经逢原》认为有“小毒”,但在临床应用中未见明显毒副作用出现。
作者单位:河南方城,医院
!!!!!!
赞赏
人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iyuanledzulin.com/djssszl/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