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9月17日,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又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下午13时34分,我们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返回舱成功着陆,三名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顺利返回,并且身体状况良好。
相对于我国之前的一系列载人航天计划来说,这一次的行动是比较特殊的,因为三名航天员在太空中停留了九十多天,是我国进行得最久的载人航天行动。也正因如此,在航天员返回之后,医疗团队对他们进行了多次的检查,来观察他们的情况。
那么这三位航天员究竟是去执行什么任务,才在茫茫太空中停留了这么久呢?其实,他们这一次是去进行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简单来说,就是他们在我国的空间站核心舱中进行了三个月的停留,并在其中完成了一系列的工作。
根据航天员们的一系列反映,我国空间站的建设十分完善,完全达到了预计的水平,将在今后继续保持高水准的运转。这无疑是值得每一个中国人欢欣鼓舞的,但也有人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担忧:我国建设空间站真的有意义吗?
空间站是面子工程?尽管空间站的成功建设让我们由衷地高兴,但是我们中绝大部分人确实这辈子都只能够在影像中看到空间站的样子,它和我们的实际生活其实有着很远的距离。
于是一些人觉得,不管是空间站还是其他的航天科技课题,实际上都是“面子工程”,除了和别的国家进行攀比以外,实际上是没有任何好处的。而且,航天工程还会花费大量时间、人力和资金,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显然不应该将精力用在它身上。
事实真的是如此吗?其实这样说无疑是不了解航天工业的体现,也不了解我国的良苦用心,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发展航天和宇宙探索都不是一件无用的事情。
比如说在我们身后苦苦追赶的印度,其经济发展显然是不如中国的,但是也在努力发展自己的航天事业,这就已经很能够说明问题:不光是中国对于航天事业有着充分的重视,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也一样,尤其是大国、强国,更是在对航天进行着不遗余力的投入和发展,我国这样做并没有什么问题。
空间站和宇宙探索史人类正式对于太空展开探索要追溯到上个世纪中期。在二战结束之后,国际社会形成了新的秩序,那就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对抗,也被称之为“冷战”。
在冷战期间,两个超级大国进行着各方面的竞赛,其中就包括了科技方面。在苏联将第一颗人造卫星送上太空之后,美国也不甘示弱马上进行了航天事业的发展,两个国家在你追我赶中不断研究着新技术,人类的航天事业在短短数十年内飞速发展。
这样看来,航天技术似乎确实只是“攀比”的工具,但是并不参与到“冷战”中的我国也在百废待兴中积极进行着研究,于年发射了“东方红一号”,这说明航天技术的研究确实有其重要之处。
尤其是在后来还诞生了空间站,让航天员能够长期在太空中停留,更是让人类的宇宙探索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在美国建立国际空间站之初,我国就想要加入这个计划,但是却遭到了拒绝。
于是在那之后,我国也是奋发图强,开始研究完全属于自己的空间站,并终于在多年后将这个设想变成了现实。
建设空间站到底有什么意义?现在我国已经成为了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拥有自己空间站的国家,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可以让中国的航天员在空间站里进行长期的任务和各种专项研究了。和地球上不同,宇宙空间对于人类社会来说还充满了未知,而且很明显充满了资源和财富。
我国曾经在各个方面都落后于那些发达国家,就是因为在发展的关键时刻没有及时跟上,才导致了从“天朝上国”变成一个任人宰割的弱国。
宇宙空间就是人类在未来的“新大陆”,如果我们不前进,那么众多的机会就会属于其他的国家。如果离地球较近的那些通道和资源都被抢占,那么我们未来又怎么能够得到发展的基础呢?
正因为我们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所以我们才不能够忽视航天事业的进步。其实在上个世纪,宇宙的探索不光是科技发展的一部分,也更是军事发展的一部分。
比如美国发射的GPS卫星,就能够用作军事用途,美国如果在战争中切断了敌人的卫星定位信号,那么对方就变成了“瞎子”。
空间站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空间站不光是展示我们的国力有多强大的,它有许多实际上的功效,不仅能够近距离探索宇宙,还能够充分利用空间站中的失重环境进行其他的研究,比如研究植物种子在失重环境下的生长、芯片和的半导体的制造等等。
这些技术的进步就是实实在在能够马上发挥作用了,以往很多被强国“卡脖子”的地方都有了突破的希望。也就是说,我国的空间站在未来很有可能会改变我们的生活。
空间站真的花费了太多钱吗?我国在过去曾经饱受贫穷带来的苦难,因此很多人在看到我国在航天方面的投入的时候的第一反应就是,会不会花费太多钱了?其实我们在仔细了解之后就会发现,我国并不算是一个在这方面“财大气粗”的国家,和美国在上世纪尽举国之力去发展登月工程是不同的。
我国在航天发展方面充分做到了物尽其用、精打细算,就拿“神舟十二号”的返回舱来说,我们利用了大气层“打水漂”进行减速,比那些利用减速材料减速甚至是火箭推进器进行减速的做法要节省得多。
虽然看起来“高大上”,但其实我们的航天工程花费的钱还真的不如一些基础建设多。我国制造的空间站核心舱一共花费了30亿元人民币,这个数字看起来似乎很夸张,实际上在长江上修建一座大桥就需要花费60多亿。
这样看来,其实我国发展航天事业算是相当“节省”。而且在今后,我们的研究人员还会继续优化制造方案,争取让花费进一步降低,让我国的宇宙研究进行得更加顺利。
未来的发展数十年来,中国在航天事业上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而且也承担起了我们这样一个大国的责任。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实际上也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一个标杆。
我们的科学发展很明显没有像过去的大国争霸那样带着更加功利和自我的目的,我们只是想让中国乃至于人类整体的科学技术持续发展,能够在让我们在未来享受到更好的生活,去到更远的地方。那么,中国的空间站将在今后继续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呢?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国还会继续向空间站派出更多的航天员,在太空中进行各项工作和研究,获得宝贵的资料和研究成果。
除了空间站内部进行研究之外,我们还会使用各种最新研究成果去“武装”我们的空间站,比如使用更加新颖的材料、设备等,去不断加强这个在太空中的“实验室”。
相信在我国研究人员的不断努力下,中国的空间站一定还会发挥更多更大的作用,让中国向着征途中的“星辰大海”前进,最终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结语人类这个物种在地球上出现的历史大约在万年左右,并不算是一种特别“古老”的物种,但是人类却是目前我们已知的唯一一个建立了文明的物种,也是唯一一个踏入了太空的物种。
尽管我们和宇宙整体比起来确实很弱小,但是人类一直在突破自己,战胜生理上的局限性,去到更加广阔的天地。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敢于突破和创新的国家,是人类发展的先驱者之一。虽然我们有着短暂的沉寂,但是现在的中国明显已经不是那个弱小的中国了,这条沉睡的巨龙已经再次醒来。
很明显,人类不可能满足于永远只在这一颗小小的行星上生活,我们还有着更加远大的志向,我们已经看到了更广阔的宇宙。
地球的资源和寿命都是有限的,现在的人类就像是一个刚刚度过了少年时代的孩子,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并且在为最终离家的那一天不断做着准备。
中国正处在时代变革的风口浪尖,怎么能够不为之而努力呢?在未来,我们应该去完成的事情有很多,现在还远远不到停下来休息的时候。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iyuanledzulin.com/djsbszl/9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