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空间站 >> 空间站形态 >> 正文 >> 正文

火星上又有大事发生祝融号带回好消息,

来源:空间站 时间:2024/12/4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中国科研团队一步一脚印,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一个又一个重大突破。近日,中国又传来一则喜讯。我国“天问一号”探测器与欧空局“火星快车”团队合作,“祝融号”火星车与“火星快车”轨道器的首次中继通信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本次试验成功意义重大。在开始试验前,双方发送相关指令,探测器处于待命状态,试验开始时,“祝融号”向“火星快车”发送测试数据,通信时长共计10分钟,双方距离大概千米,在顺利接收数据后,“火星快车”还要将数据转发至欧空局相关测控站,数据经由多方转发,最终还会由欧洲空间站操作中心传回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中方科研团队会对传回的数据进行判断,数据准确就表明试验大获成功。

这是本次试验的大致框架,在具体实施时,还会面临其他问题。比如在具体的中继通信过程中,也会有诸多环节需要注意。什么是中继通信呢?火星车在重量和体积方面都受制约,因此其对地通信能力不强,那如此巨大的数据传输任务该如何完成呢?科研人员为解决这一问题,特意安排了一个“中转站”的角色。火星车把数据转给这个火星轨道器,再由火星轨道器转发至地面接收系统,这一过程就是中继通信。

那么,既然需要火星车与轨道器彼此配合,二者必然要进行“沟通”呀。通常由轨道器向火星车发起信号,然而“火星快车”发射频率无法匹配“祝融号”的接收频率,但幸好“祝融号”发射频率匹配“火星快车”的接收频率,因此,中欧团队确定好时间,决定让“祝融号”直接向“火星快车”传输数据。“火星快车”的盲收功能一直没有实际使用,这次终于派上用场。最后,中方科研团队对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接收的数据进行解译,确认数据无误,本次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天问一号”探测器于年7月发射升空,于年2月到达火星附近,5月成功实现火星软着陆,之后对火星进行持续分析研究,研究涵盖火星表面土壤、磁场等。“祝融号”是中国首辆火星车,对我国火星探索意义重大。在未来,中欧科研团队还会有更多“联动”,期待中国科研团队带来更多研究成果,实现更多关键突破,使人类的太空探索事业更进一步。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iyuanledzulin.com/djszyzl/95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