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张建林)10月12日下午,“天宫课堂”第三课正式在中国空间站开讲。4个多月的太空生活后,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担任“太空讲师”首次在问天实验舱内进行授课。本次太空授课活动继续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3名航天员在轨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的工作生活场景。据陈冬介绍,问天舱是中国空间站的第一个实验舱段,具有完整的环控生保系统和基本生活设施。问天实验舱的睡眠区为将来乘组在轨轮换提供保障,但问天实验舱睡眠区的方向和核心舱是不同的。“核心舱是横向的,而问天实验舱则是纵向的,在地面我们可没办法这样睡觉,但在微重力环境下我们在任意方向睡眠的感觉都是一样的,所以可以根据设计需要来安排我们的睡眠区方向。”刘洋说。刘洋介绍,问天实验舱具备独立支撑乘组在轨生活的保障能力,并且有完整的控制系统,如果天和核心舱遇到紧急情况,问天实验舱可以作为整个空间站的核心接管控制。问天实验舱里还出现了新的科学实验柜。陈冬介绍,科学手套箱为航天员提供了一个密闭洁净的操作空间,让实验更加便捷可控。“未来我们还要在这里安装一台灵巧机械臂和一套显微操作系统,在它们的共同配合下,就可以给细胞做手术、穿刺,它的操作精度可以达到5微米。”舱内的低温存储装置相当于实验样品的太空冰箱,它可以提供零下80℃、零下20℃和4℃的存储温度,满足不同样品对低温的存储需求。刘洋说,生命生态实验柜是以生物个体为研究对象的实验平台,实验柜由一个个像小房间一样的模块组成,每个房间对应不同的研究对象,就仿佛是动植物的太空旅馆,这个实验柜的研究成果可以帮助航天员未来在月球乃至火星实现长期生活。在舱内还有个“黑盒子”设备。陈冬介绍,这个“黑盒子”实际上是辐射计量装置,它可以测量舱内辐射水平,帮助他们更好地监控舱内环境。陈冬说,舱内的生物技术实验柜主要是以细胞组织、蛋白质等生物样品为对象进行研究的科研设备,里面配置了各种先进的细胞培养和检测仪器,相当于一个小型的太空生物实验室。此外,问天实验舱还有个变重力实验柜,它能为科学实验提供高精度模拟重力环境,实验柜里有两个圆盘,这两个圆盘叫“转子”。“每个转子上面都装载了标准的实验模块,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刘洋说,这个实验柜的原理就是利用之前讲过的离心作用,高精度模拟重力环境,利用这个实验柜,航天员可以开展包括生命、流体、燃烧等在内的多项科学实验。编辑刘梦婕校对吴兴发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iyuanledzulin.com/djszyzl/9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