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5月10日凌晨1时56分,搭载天舟四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五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6小时后与天宫空间站后向对接成功,这是天宫空间站的第三次货物补给任务。
天舟四号货运飞船:究竟送了些啥?
年4月17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表示年将实施6次飞行任务:
5月发射天舟四号货运飞船;
6月发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3名航天员进驻核心舱并在轨驻留6个月;
7月发射空间站问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对接;
10月发射梦天实验舱与核心舱对接,之后空间站三舱形成“T”字基本构型,完成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
随后将发射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神舟十五号飞行乘组由3名航天员组成,与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在轨轮换后,在轨驻留6个月。
天舟四号飞船是这6次任务的开局之作,成功对接就是圆满完成了任务,对于年的天宫空间站建设实在是可喜可贺,那么天舟四号到底运了什么东西到空间站上呢?
天舟四号:到底装了哪些东西?
天舟四号总共携带了约5吨货物,这些物品基本上可以分成如下三类:
神舟十四号三名航天员6个月在轨生活所需要的吃、穿、生活用品等;
为空间站核心舱补充的损耗品;
后续做实验用的各种载荷;
其中航天员生活物资占了最大的比重,确实如此,6个月时间,每个人的消耗量也确实不小了,民以食为天,就算到了近地轨道上也是改变不了的事实。据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天舟四号发射任务试验队责任总师王春慧介绍,航天员系统相关的货物占了2/3。
航天员生活物资中,除了吃还有穿,比如衣服、鞋子还有内衣、袜子等,别想多了,你在地球上用的他们都要用,一样都少不了,另外还有还有环控产品,比如保证空间站内的空气质量的设备与耗材等。
更关键的是还给天宫空间站带去了推进剂,天舟货运飞船自身也携带的约1吨推进剂一般都用不完,届时在天舟货运飞船重返大气层之前也将输送给空间站。估计各位应该是发现了一些问题,天宫空间站不是用离子发动机么,为什么还会用天舟货运飞船的燃料?
其实天宫空间站还是有普通燃料的发动机的,各位看天宫空间站的介绍就明白了,除了离子发动机以外,还有普通燃料的发动机,而这个所谓的普通燃料,一般就是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也就是各位熟悉的肼类燃料,在国际空间站上用的也是这种,尽管它有毒,但重复点火性能极佳,月球和火星着陆的变推力发动机大都是这种燃料。
天舟四号发射:外媒态度变化非常明显
对于此次天舟四号的发射任务,种花家确实没有太多关心,毕竟我国航天发射之频繁有点让人目不暇接,也是审美疲劳了,但出乎种花家意料之外的是,多个专业的国外航空航天类媒体都报道了天舟四号任务,而且路透社也发表了评论
外媒报道:居然如此详细,背后展现的信息令人欣慰
最详细要数NasaSpaceFlight网站的专题报道,这是一个有着17年历史的太空相关的在线专业新闻资源网站,作者AdrianBeil的文章十分细腻,提到了新闻报道中一笔带过的很多详细信息:
1、天宫的轨道为.5x公里,轨道倾角为41.58度;
2、天舟的详细参数:最早与天宫一号相关,天舟飞船带有服务舱与推进舱,拥有15立方米的空间,还有太阳能电池,长17.9米,最大直径4.2米,在轨质量13.5吨,装载量6.5吨;
3、介绍了中国天舟和空间站相关发射都在海南文昌,未来将发射问天和梦天实验舱段;
4、年将是天宫空间站忙碌的一年,任务非常繁重,有6次重大任务;
5、天宫组装后的质量为吨,约为国际空间站的1/5;
6、提到了天宫巡天望远镜CSST(中国空间望远镜),有一台2.5千兆像素的相机,能观测40%的天空;
7、介绍了长征七号的参数:高53.1米,直径3.35米,配备四个直径为2.25米的侧装助推器。发射时它的质量为,公斤,LEO能力为13.5吨;
........
写得实在是太多了,笔者都有些不想翻译,很少有外媒的文章如此专业并且详细介绍中国航天的技术参数的,毕竟是专业的航天论坛,其给出的数据大致上还是靠谱的。
作者的配图应该是随便找的
全文都是介绍技术参数以及空间站发展史,没有多余的废话,看着有点像是哪位国内的大神写的,不过作者AdrianBeil看起来像是位德国人,基本上老外以正常的角度介绍中国航天就已经很友好了。
尽管在官方媒体上的报道仍然阴阳怪气,比如神舟十三号成功发射后,CNN的报道就非常分裂,当时CNN记者采访了两名航天界人士,其中一位的描述直接就将中国的航天和军事计划联系了起来,实在让人不太舒服。
而另一位专业人士则是美国海军战争学院国家安全事务副教授戴维·伯巴赫,他的评价就比较正面,比如切实地看到了中国的进步,并建议NASA应该与其沟通了解,不要将两者互相隔离。
比较有趣的还有一个报道,年9月17日13时34分,神舟十二号飞船在内蒙古东风着陆场顺利着陆后美联社发表了一篇态度比较正面的报道,但很多网友直接留言美联社已经成为“中国官方媒体美联社”。
因此当国外媒体以正面态度报道时需要面临很大的压力,即使如四大通信社之一的美联社也会被美国网友毫不留情地批判,因此种花家是比较感谢那些能正面看待中国航天的外国朋友。
路透社:将成NASA空间站竞争对手
各大通信社都有自己的风格,美联社偶尔会以比较“正常”的态度发文,但有时候又比较极端,而路透社也是类似的风格,不过在天舟四号发射的通讯稿上却有这样一句描述:
Chinaaimsto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iyuanledzulin.com/djszyzl/8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