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天气转寒,脾胃的人可不少!今天为您制定适合自己的健脾养胃贴!
冬天脾胃的“脾气”可不小眼瞅着天越来越冷,脾胃不好的朋友又犯愁了!
食欲不好、不爱吃饭、吃饭之后肚子胀不爱消化,有时排便也不太正常。
其实,这些都是脾胃虚弱的典型症状。
脾胃虚弱除了食欲不振、吃点就胀,以及腹泻、大便糖稀之外,还有可能出现形体瘦弱、面色萎黄、神疲倦怠等症状。
冬季是阳消阴长的过程,阳属温,阴属寒,脾胃以温为养,温不足或受于寒伤,就会出现消化问题。
所以,冬天健脾养胃很重要!
健脾又养胃,咱有新招!要想缓解脾胃虚弱,就得补益脾胃,但是今天这个补益脾胃可不是往嘴里送,而是敷贴!
贴敷法的历史是相当久远的,属于中医的外治法之一。在甲骨文中就有相关描述,历代的中医典籍中都有记载。
要说好处,那也是不少啊!
首先,操作方便,安全性强。与把药吃进肚子里相比,它没有“过境之害”,有较强的针对性。
第二,是指向性强,它可以指哪打哪,哪有问题贴在哪,相对起效更快!
第三,便于我们随时观察,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增减药量!
那么,能够健脾养胃的中药贴应该贴哪呢?
这个穴位是我们人体个穴位中,唯一一个看得见的!
它就是咱们的肚脐眼,在中医中被称为神阙穴。
神阙穴位于任脉,而任脉属阴脉之海。
另外,脾胃与神阙穴相合,贴敷神阙穴有培元固本、回阳救脱、和胃健脾之功效,而且神阙穴处皮肤较薄,药物容易吸收。
补益脾胃贴怎么用?适合脾胃虚弱的补益脾胃的敷贴需要三味小药,茯苓、炒芡实、炒白术。
这三味药大家都很熟悉,其中芡实、白术需要经过炒制再用。
白术在炒制之前是没有健脾养胃的功效的,炒制之后就变成了一味相当不错的健脾养胃的小药,而且和茯苓可以说是最佳组合。
当然了,只有这三味药还不行,咱们还需要一个秘密武器。
它就是米醋!
我们知道,外敷有皮肤的阻隔,那怎样才能把皮肤的阻隔降到最小呢?
这就需要米醋了,因为米醋是有渗透皮肤的作用。
米醋的原料小米,是脾胃之谷,本身也有养脾胃的作用,使用它可谓一箭双雕了!
咱们可以取茯苓2份、炒芡实3份、炒白术4份,按比例打粉,加米醋搅拌,取一小勺,放在脐贴上抹平。
脐贴在药店都买得到,因为它比较凉,可以在暖气上温一下,温好之后就可以贴了!
每天一贴,2—4小时,7天一个疗程,若还需要第二个疗程,可以间隔两天贴一次,如果脾胃虚弱症状改善了,就可以不贴了!
(敷贴仅供参考,使用请咨询医生。)
症状升级,敷贴也升级脾胃虚弱可以用咱们上面推荐的补益脾胃贴,但是如果症状比较严重的话,比如不敢碰凉的,胃还会觉得又疼又冷。
这就不是简单的脾胃虚弱了!
出现了胃部冷痛,这已经从脾胃虚弱变成了脾胃虚寒!
冬季的寒邪不仅扰乱了脾胃的正常运行,更是入体,引发了脾胃虚寒!
脾胃虚寒的症状和脾胃虚弱相比,二者只是程度上有差异,程度更重些。
比如喜食热饮、遇寒腹痛、得温则舒,四肢不温、身冷畏寒,小便清长、大便溏薄等。
所以,这时候咱们也得给敷贴升升级才行!
从脾胃虚弱到脾胃虚寒,多了寒邪,要想去除寒邪,咱就得找一个热性的。
这时候咱们可以加点高良姜,高良姜性热,主发散。
所以,有脾胃虚寒症的朋友,咱们可以在补益脾胃贴的基础上,再加一份到两份的高良姜,使用方法还跟上面一样就可以了。
冬天积食也能用敷贴除了脾胃虚寒、脾胃双虚的朋友可以用敷贴,在冬季还有一类朋友也很多。
这类朋友经常吃不进去饭,爱打嗝,肚子也是胀呼呼,大便还有异味。
看到这些症状,这不就是积食嘛!
是的,就是积食,在中医理论中被称为饮食积滞,也是脾胃失调的一种。
所以,要想缓解症状,咱就得消积导滞,就需要一副开胃化积贴!
当然了,这幅敷贴也需要三味小药,分别是焦山楂、炒莱菔子和鸡内金,都是药食两用的。
焦山楂被称为“焦三仙”之一,主要能消化油腻;
莱菔子就是萝卜籽,它有行气的作用;
鸡内金就是鸡胗,现代医学研究,鸡内金对于胆结石、尿路结石都有一定的“消除”作用。
所以,这三味药搭配在一起,可以说是强强联合,对付积食有一套。
咱们可以取焦山楂3份、炒莱菔子2份、鸡内金1份,做法和用法跟之前的敷贴一样。
(敷贴仅供参考,使用请咨询医生。)
冬天脾胃不好,试试这几幅敷贴吧!赶紧点个大拇指告诉身边的小伙伴吧!想要收看往期精彩节目的小伙伴们,赶紧在转载请注明:http://www.taiyuanledzulin.com/djszyzl/5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