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空间站 >> 空间站历史 >> 正文 >> 正文

网传辛巴造车,网友先学会尊重制造业

来源:空间站 时间:2024/9/15

“有钱就能造车”,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为了跨界造车的唯一门槛。无论是此前许家印、姚振华等地产商,还是雷军,几乎每个人在官宣造车之前,都会在PPT上加入“多少年内投资多少亿元”的字样。就在不久前,缸哥看到了部分媒体大肆报道了一则新闻,标题为《网红辛巴投资千亿造车,扬言:打造国产第一品牌!》。

在看到这则信息的时候,缸哥难免感到担忧,假如网红真的也加入造车这一赛道的话,那么对汽车行业将会造成什么的隐患,例如李佳琦等网红是否也会加入其中、后续是否有明星抱团一起造车等。不过,该信息随着辛选官方微博的澄清,这场闹剧传闻也烟消云散。

网友:自编自导”剧本杀“!

虽然官方已经澄清了该消息为假消息,但是结合各大网站上的内容以及评论来看,似乎辛巴真的在直播间内说过类似的话。

据此前网络上公布的信息,辛巴在直播间表示,自己对新能源汽车十分感兴趣,但对于当下国内的电动汽车非常不满意,比如说特斯拉那么丑,还卖那么贵,明显就是割韭菜。自己已经为造车提前筹备了很多年,之前条件不成熟,资金不到位,如今往事俱备,自己计划投入资金高达多亿元,并在上海、广州、杭州等全国多地建设大型工厂。

除了建设大型工厂以外,相关内容还提及,辛巴自创了一套自己的造车模式,比如说将续航里程在公里左右的纯电动汽车的价格降至10万元以内。另外,辛巴将建立新能源会员制,只要粉丝每个月拿出块钱,便可以在全国各地的充电桩免费充电,且不限次数。

不得不说,仅从网络上流传的信息来看,“辛巴造车”这一事确实是说得有鼻子有眼的。不过,如果从信息中的数据进行细究的话,我们还是可以发现这条信息存在一定的质疑。举个例子,记得当初雷军在官宣造车的时候,曾表示3年投资亿元,而“辛巴造车”中却表示一年内投资亿元。

结合《部分网络主播年度净收入排行榜》来看,辛巴以12.亿元的年度净收入位居榜单第二,仅次于李佳琦。或许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12.亿元几乎是我们一生都难以企及的收入,但是对于极度烧钱的汽车行业来说,这样的年收入几乎不可能维持企业的日常运营。至于投资人方面,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缸哥认为辛巴并不具备吸引投资人的优势。

回顾一下此前的李想、李斌、丁磊、沈晖等人的履历,大多数新势力车企的创始人或者合伙人都已经在汽车行业浸淫了多年,了解行业的发展与变化。反观辛巴,虽然踩着直播的风口赚得盆满钵满,但是从其个人以及团队的履历来看,几乎都不擅长写PPT,且并不了解汽车行业。

除了以上的分析能够辨别出该信息的真实性以外,从辛巴的发迹史便可以看出,辛巴并不会介入汽车行业。不得不承认,网红辛巴确实是具有一定的洞察力,其人生经历极具传奇色彩。不过,无论是辛巴个人也好,还是其下属的公司也好,缸哥在与行业内多家媒体细聊之后,均一致认为辛巴不会造车。为什么呢?

纵观目前中国各行各业,赚快钱的代表群体不再是博彩业或者炒股,而是网红。网红具有投入、入行门槛低的特点,且产出效益非常高,投产比轻易可以实现百倍千倍的增长。作为网红领域的头号玩家,辛巴的收入更是超乎想象。

反观新能源汽车行业,虽然热度非常高,但是其存在投资门槛高、产出慢、风险系数极大等特点。通过对比便可以发现,对于已经习惯了赚“快钱”的辛巴来说,新能源汽车并不会成为其的发展选项。这就好比,我们很难想象做炒股票的人,会选择转行卖煎饼。通过种种信息结合起来,能够得出“辛巴造车”并不会是个真消息。或许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不少人认为,这是辛巴在为直播提前预热。

造车不易!

关于“辛巴造车”的消息,之所以会有大批人相信,除了“无风不起浪”以外,关键原因在于大多数人依旧还停留在当初“PPT造车”时代。相信至今还有不少人记得,当初有不少新势力车企创始人凭借着一份PPT便获得了大量资金支持。最终的结果相信大家也都已经知道,当投资人的资金花完之后,大批的新势力车企相继倒下,只剩下寥寥十几家新势力车企实现量产。

在这样的背景下,加上疫情的影响,投资人对“造车”项目将持更加谨慎的态度对待。至于“蔚小理”等新势力车企为什么能够在市场上脱颖而出,且持续获得投资人的青睐,除了“天时地利”以外,最重要的还是与其创始人的经历息息相关。正如上述所说,我们通过分析之后可以发现,“蔚小理”的创始人几乎都是成功的创业者,在组建公司、融资、招揽人才等方面都有足够的经验,且熟悉资本市场操作。

重点是,“蔚小理”的创始人基本上都来自互联网。结合汽车行业向“新四化”转型便可以得知,在智能电动汽车时代下,有着互联网创业经历的创始人能够更易于成功,毕竟中国汽车工业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之后,在供应链、产业链等方面已经趋于成熟,所以与从传统车企出来的沈晖相比,李斌、李想、何小鹏等人会更容易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

当然,纵观所有的新势力车企创始人,都同样具备一个优点—超强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以及魄力。举个例子,作为理想汽车的创始人李想,他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其产品营销流程是学领克汽车的,产品研发流程是学习上汽通用的。毫无疑问,通过不断地学习,理想汽车在李想的引导下确实开始步入了正轨。

由此可见,仅仅是在创始人的要求方面,便已经阻挡了不少玩家。另外,即使是具备了成为新势力车企创始人的资质,还需要了解供应链的构建等。据不完全统计,一辆普通的车需要大大小小5万多个零部件所构成,仅原料种类便有皮革、金属、布料、有线材等等。值得一提的是,多种多样的材料在组合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不同的生产工艺。

为了能够降低工艺等带来的高成本问题,马斯克曾提出将多个零部件整合为一体的方案,大大降低了产品生产难度以及成本。由此可见,如何更好地控制产品成本等问题,也将会是车企以及创始人所考虑的内容。

上述的一切问题仅仅只是“造车”过程中所面临的难题的冰上一角而已,如果想要造高品质产品等仍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以及金钱。至于为什么缸哥会提及如此多关于“造车”的难度问题,主要还是在于此前汽车市场上涌现出了大批的玩家,但是从大多数“玩家”依旧还是想着通过“造车”的幌子来空手套白狼。这也间接导致了不少人会认为造车容易,网红只要有钱也能造车。

时刻保持敬重!

由于我们并没有看到辛巴直播,无法获知辛巴是否在直播间内说了“投资千亿元造车,对标特斯拉、比亚迪”,但是无风不起浪,如果真的没有说类似的话或表达一定的意思,真的会有那么多媒体捏造事实吗?对此,缸哥只想表明一个观点是,无论事实如何,汽车产业并不应该成为被网红们用于活跃直播间气氛的“笑点”,因为这更多的是一种对制造业的蔑视,相反,我们理应保持一种理性的态度,对汽车工业保持敬重。

记得在很多年前,缸哥曾在一部关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的回忆录中看到一段这样的描述:“1年7月,在一个闷热难耐的夏日,一位七旬老人在一汽解放卡车30年纪念大会上,难掩激动之情,‘我老了,无法投身中国汽车工业的第三次创业。但是,我愿意躺在地上,化作一座桥,让大家踩着我的身躯走过,齐心协力把轿车造出来,实现我们几代人的中国轿车梦’”。这位老人便是“中国汽车工业之父”饶斌,曾任一汽、二汽的第一任厂长。

换句话说,我们之所以能够看到车水马龙的景象,能够看到我国汽车产业开始渐渐实现弯道超车,离不开前辈们的努力。即使是现在,新势力车企虽然倒下了一大批,但是这也是汽车工业在前进中的必然结果,为后来者以及现行者提供宝贵的经验。基于此,身为网红或公众人物,缸哥认为更应该向观众传递正确的价值观,而不是以一种玩乐的态度看待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总结

此前有不少人曾向缸哥透露称,汽车行业有望接替房地产行业成为下一个中国汽车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在这样的背景下,或许在不久之后,汽车行业会涌现出一批新的“新势力车企”,这对于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来说是具有推动作用的。至于此次网上流传的“网红造车”,或许只是一次炒作中的产物。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iyuanledzulin.com/djszmyz/92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