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空间站 >> 空间站历史 >> 正文 >> 正文

距离145米,俄罗斯碎片差点撞上我国卫

来源:空间站 时间:2023/12/4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类似的感觉,最近一段时间,有关太空碎片差点撞上空间站或者卫星的消息越来越多。比如就在昨天,1月18日,国家航天局空间碎片监测与应用中心预警计算发现,编号为的俄罗斯“宇宙-”卫星碎片,在当天10时49分29秒左右,与我国编号为的清华科学卫星“擦着汗毛而过”。

“擦着汗毛而过”,这到底是有多近?据官方公布的数据,最近距离为14.5米,交会角40.52°,相对速度5.27公里/秒,碰撞概率为3.71×10-4。这差不多是近些年来最接近碰撞的一次近距离交会了,超过年5月19日,俄罗斯“老人星-V”五号遥感卫星与日本地球观测卫星ASNARO交汇事件,当时两颗卫星最近距离约米。

清华科学卫星由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研制,是国内首颗重力与大气科学卫星,担负着科学探索与技术验证两大重任。该卫星于年8月6日发射入轨,现运行于近地点公里、远地点公里、倾角97.42°的低地球轨道,这一轨道数据是对全世界公开的。

而这颗编号为的“宇宙-”卫星碎片,是年11月15日俄罗斯进行反卫星试验时产生的。当时,俄罗斯发射一枚反卫星导弹,命中在高度到.5公里,倾角82度,近地轨道上的苏联退役电子侦察卫星“宇宙-”号,产生了超过块可观测的碎片,另外还有几十万块微小碎片。

俄罗斯反卫星试验之后,在附近轨道运行的国际空间站和我国空间站都受到巨大的威胁,俄罗斯自己的航天员甚至多次演练进入“联盟”号飞船里逃生,国际空间站也因此进行了紧急避险,建立安全区,禁止航天员离开主干舱室,以免耽误逃生时间。

没想到,“宇宙-”号的碎片没有撞上国际空间站,却在几个月后以极近距离与我国清华科学卫星擦肩而过。根据我国追踪太空碎片的结果显示,“宇宙-”号的碎片云,在初期10天左右,已经逐步扩散到其所在轨道的全部相位,随着椭圆地球引力分布造成的轨道渐进,半年左右就会零散扩散到高度不同的球面,三年左右基本可以均匀覆盖整个球面。这也意味着类似清华科学卫星的遭遇,不会是最后一个。

其实,最近这半年来,给正常运行的航天器造成威胁的,远不止俄罗斯一家的太空碎片。据媒体报道,年下旬,马斯克的SpaceX公司于年发射的一枚“猎鹰”9火箭的上面级,以5.5公里的距离擦过国际空间站,这个人类最为复杂的航天器,随时有约10名航天员长驻的“太空之家”,一个月内两度遇险。

而根据央视、新华网等官方媒体报道,在今年7月1日和10月21日,星链-卫星和星链-卫星主动降低轨道高度,逼近“天和”核心舱组合体,以致于咱们的空间站不得不进行“紧急避险”,这件事情严重到我国向联合国提交照会的程度,是非常罕见的。

另外,不要意味着这些太空碎片和非合作卫星只是吓唬人,根本就撞不上空间站和卫星。实际上,就在年5月12日,国际空间站的地面任务管理人员在检查舱段外部时,发现了“加拿大2”机械臂被太空垃圾击穿了一个小洞,穿透了隔热材料,所幸并不大碍。

有统计数据表明,截止年10月,在地球附近的火箭残骸和肉眼可见的太空垃圾,俄罗斯制造的有块,美国制造的有块,法国制造的有块、印度制造的有块,日本制造的有。而一些尺寸小一些的太空碎片,美国仅在年,就曾一次制造了4.8亿个,它们已经成为威胁航天安全最致命的因素。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iyuanledzulin.com/djszmyz/83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