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不讲睡眠,我们一起聊一聊肝病的保养及注意事项!
先来看一条新闻,当然了,这是几天前的事情了。
北京时间2月27日17时,香港知名喜剧演员吴孟达因病在香港病逝。
相信大家已经被这个消息刷屏了,达叔是因肝癌逝世的,继音乐天才赵英俊肝癌去世仅有24天,陪伴一代人青春的吴孟达先生也因肝癌离世。
为何这段时间,被确诊肝癌的人数会直线上升?甚至因为肝癌离世的人,也逐渐增多?
为何在其他季节不易被发现的癌症,在春天尤为突出?!
这与中医上,“春天养肝”的观点到底有何联系?
其实,中医早就找到了问题所在!
《黄帝内经·素问》里讲: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春天,是天地“阳气”生发、万物复苏,陈旧发散,恢复生机的季节。根据“天人合一”的原理,人体的阳气也应顺应天地,向上、向外“发芽”舒展。中医认为春天属木,木主生发,在五行中肝胆也属木。如果冬天我们没有没有储藏好阳气,到了春天,生发乏力就容易让肝胆问题变得突出。另外,如果身体中的津液水平不足,肝胆没有得到濡养,也容易出现肝胆类问题。小编作为一名中医人,又再次把养肝的话题推荐给大家。希望大家能够更好的认知肝的重要性。
肝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器官,既排毒也藏血,中医有百病从肝治的说法,本文介绍肝脏和人体健康的各方面关系,以及保养方法。
在西医的眼里,肝脏是一个代谢系统,一个重要脏器,就像是人体的一个化工厂,它掌管着糖、脂肪、蛋白质的解毒、代谢,人体大部分的新陈代谢和有毒物质的转化,所以它也是最易污染的部门。在中医的眼里,肝,人体的将军器官,想要健康和长寿,先要把肝脏养好。现在很多人身体亚健康,身体到处都是小毛病,怎么调也调不好,其实这时你不妨转换思路,先去养一养肝,把肝脏养好,有些疾病其实会“不攻自破”。
肝脏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脏器脏器,它具有两大功能:一是主疏泄,二是主藏血。
肝主疏泄,所谓疏泄就是让你能够疏通、畅达,比如说人生气了,时间久了,肝气郁结,就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也就是消化功能就差,所以人生气了就不想吃饭。
肝主藏血,其实肝脏不只管藏血,还管调节全身气血运行,管血液分配。比如说人在运动的时间,肝脏就把血液分配到四肢,女性朋友生理期前,肝脏就把血液分配到血海,即冲脉,那个时候肝脏的血液少了,柔韧性格就下降了,所以女性朋友总有那么几天会脾气不好。
肝脏与它脏器之间的关系
一、肝与胆的关系
用肝胆相照来形容他们之间的关系再贴切不过了。
肝与胆互为表里,生理关系同样非常密切。
肝主疏泄,胆主通降。胆汁的正常排泄,依靠肝的疏泄功能,而肝脏功能失常,势必影响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反之,胆汁排泄不畅也会影响肝的疏泄。从功能上看,胆囊也是肝脏的好帮手,肝脏分泌的胆汁储存在胆囊内,一旦我们开始进食,胆囊就开始收缩,于是胆汁流入肠道、帮助脂肪的消化。
肝与胆确实是一对“荣辱与共”的器官。肝病常常影响胆,胆病也常波及肝,有肝病的人更容易患上胆结石,另一方面,胆结石、胆道蛔虫或肿瘤,也会使细菌“逆流而上”,引起肝脏乃至全身的感染。
二、肝与脾的关系
肝与脾主要是疏泄与运化,生血与藏血的关系。脾的运化有赖于肝气的条达,而肝的疏泄、藏血,又需脾胃化生精微来供养。若脾失健运,生血乏源,可致肝血不足,若肝气郁结,疏泄失职,影响脾胃升降,运化失司,引起消化功能下降,食欲不振,可致“肝脾不和”;若脾胃湿热,上蒸肝胆,使肝胆疏泄不利,可以引起黄疸。由此可见肝病可传脾,脾病可及肝,它们是互相影响的。
三、肝与肾的关系
肝与肾主要是藏血与藏精的关系。“肝肾同源”就是最恰当的描述。
肝藏血,肾藏精,肝肾同源,精血互生。肝血需要依赖肾精的滋养生化,肾精又须肝血化精不断地补充,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资生。若肾阴不足、肝失滋养可引起肝阴不足、肝阳偏亢的所谓“水不涵木”的症状;反之,肝阳久亢,消烁阴精,亦可加重肾阴虚损,出现头痛、眩晕、腰膝腿软,尿浊或水肿等症。这种关系主要表现在女子月经生理和男子排精功能。
四、肝与肺的关系
肝藏血,肺藏气,肝气与肺气上下阴阳升降,以维持人体气机的正常升降运作,气血的运行,虽有心脏主管,但须有肺主治节及肝主疏泄作用的制约,两脏对全身气血的运行起着一定的作用
肝肺是相互影响的。如气机升降失常:肝气郁结,气郁化火,肝火灼肺,肺失清肃,常见胁痛,易怒,咳逆,咯血等肝火犯肺(木火刑金)的症候。反之,肺失清肃,燥热下行,亦可影响及肝,肝失条达,疏泄不利,则在咳嗽的同时,出现胸胁隐痛胀满,头痛头晕,面红目赤等肺燥伤肝(金不制木)的症候。
五、肝与心的关系
心主血脉,肝主藏血;心主神志,肝主疏泄,调畅情志。故心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和精神、情志方面。
1、血液方面
心主血,推动血液在经脉内运行不息;肝藏血,贮藏血液并调节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的血量分布。心肝两脏相互配合,共同维持血液的正常运行,只有血液充盈才心有所主,肝有所藏。
2、精神和情志方面
心主神志,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肝主疏泄,调畅情志。精神和情志活动,均以血液为物质基础,而心肝两脏在血液运行方面关系密切。故心肝两脏共同调节人的精神、情志活动。
心与肝相互影响,心肝阴血不足,往往互相影响。临床上表现为心慌,心悸,面色不华,舌质浅淡,脉细无力,头晕目眩,妇女月经涩少,失眠多梦等。
与肝脏相关的常见疾病及调理方法
肝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脏器,很多病可以从肝脏不舒服折射出来,那就有这么一句话,百病从肝治,医院专家怎样说?
1、抑郁症
为什么情志性疾病与肝关系密切呢?“肝主疏泄,主藏血,在志为怒”。肝的疏泄功能正常,人体就能较好地协调自身的精神活动,表现为精神愉快、心情舒畅、理智灵敏;疏泄不及,则表现为精神抑郁、多愁善虑、沉闷欲哭、嗳气太息、胸胁胀闷等;疏泄太过,则表现为兴奋状态,如烦燥易怒、头晕胀痛、失眠多梦等。
《理瀹骈文》讲:“情欲之感,非药能愈;七情之病,当以情治。”
对有情志性疾病人的来说,养肝要靠情来养。培养积极向上的健康情绪,保持愉快心情,学会自我调节,当遇到不良情绪是要及时宣泄出来,不要憋在心里。
肝在五色中属青,绿色有稳定人情绪的作用。可以去郊游,呼吸新鲜空气,生活在健康、阳光之中。
2、妇科病
肝主疏泄,主藏血,肝是喜柔和条达的,那么肝失疏泄,就可以引起很多妇科疾病的发生,比如说月经先后不定期,另外还可以引起痛经,因为冲任瘀阻,血脉不通畅了,就引起痛经,此外还可以引起闭经,月经不来了,甚至是盆腔炎,甚至是不孕症,这些疾病都和肝失疏泄有关系。
《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就是针对情志所伤,影响气血调畅而言。肝性喜条达而恶抑郁,故妇科常用逍遥散、越鞠丸、四逆散、柴胡疏肝散等方用以疏肝理气。女子以肝为先天,故妇科疾病几乎都与肝有关。
3、乳腺增生
女性的乳腺增生,跟经络走行有关系,肝经是从脚开始的,到大腿的内侧,腹部的两侧,胸部的两侧,然后到头部,一直到巅顶,即头顶。
因为它布于乳房这两侧,所以,在长期的心情不舒畅,也就是肝气郁结,不舒畅的情况下,血也就停滞了,停滞的时间长了以后就结成块,就是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病是女性常见的乳房疾病,属“乳癖”范畴。以乳房肿块,呈圆形、条索状或结节状,有触痛,月经前增大变硬、胀痛,行经后减轻,与情志变化关系密切。“治癖先治肝,气调癖自消”。中医认为本病多因情志内伤,肝气郁结,气血凝滞,痰气互结,阻于乳络而致。因此治以疏肝解郁,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这部分女性养肝以养情志为主,最好不要给自己太大心理压力,工作不要太紧张,保持心情舒畅。
“上医治未病”,即要预防疾病。比如说肝气不足,最常见的女性容易得乳腺增生、子宫肌瘤,神经性头疼,还有慢性胃病,这些都会出现。所以肝郁气滞,对造成这个疾病有一个直接的诱因,那养肝的重要性就在于预防这些疾病发生。
4、眼病
肝开窍于目,而且足厥阴肝经,它是本经,是连着目系的,所以说肝经和眼病有很大的关系,经常临床上通过疏肝理气,或者是滋补肝阴,或者柔肝养血各种方法来达到治疗目的。
从肝治眼部疾病:肝开窍于目,久视伤血,日久伤肝。
饮食上多吃一些养肝食品,上班族可以多用枸杞、菊花泡茶来喝。
肝经向上联系于目,眼睛的视力,有赖于肝气的疏泄和肝血的营养。《黄帝内经》:“肝受血而能视”;“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如果肝血不足可出现视物模糊、夜盲;肝阴亏损,则两目干涩、视力减退;肝火上炎,则目赤肿痛等等。
干眼症是50岁以上人群的多发病。目前,干眼症的治疗最常用的是人工泪替代疗法。此法治标不治本。中医认为肝主藏血,开窍于目,阴血不足,目窍失养,故见本病,通过滋阴养血柔肝治疗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此外,天柱穴是治疗目疾的要穴。
5、胃脘痛
胃脘痛,虽然痛在胃,但根在其实在肝。肝气郁结后,肝气过强会导致克伐脾土,损伤脾胃。这样你一生气,情绪稍微一波动,肚子就容易痛,容易拉肚子。这种情况其实是肝气犯了脾胃导致的。
6、色斑,痘痘,痤疮
长斑、长痘、长痤疮等皮肤问题是最令人头痛的问题之一,会直观地展现在外在皮肤上,容易被人看到。皮肤问题的发生,背后显示了体内的垃圾多,代谢水平不稳定,激素水平不稳定,这样皮肤很难好。肝不好的人,脸上特别容易长斑,特别是黄褐斑,黄褐斑有个别名叫做肝斑。
肝脏调理注意事项:1、想要调肝,应该避免熬夜,保持充足睡眠,人卧则血归肝,肝血足了,疏解肝郁,身体会逐渐变好。每天还应该午休一会,这样既可让眼部放松,也能让肝血更好的回流。想要肝脏好,每天的睡觉时间不应该少于8个小时,还应该有20分钟左右的午休时间。2、还要多食青色食物,比如菠菜、苋菜和莴苣等。青色入肝,常吃青色的食物,可以疏理肝气。3、肝脏作为将军,需要的营养比较多,需要多吃一些营养价值高的食物,比如鸡蛋白、鱼肉和虾皮等,给肝脏补充营养。4、饮食方面,要注意少吃甜食和辛辣刺激的食物,尽量远离肥甘厚味的食物,减轻肝脏的代谢负担。想要肝好,每天晚上睡觉前还可以敲打五分钟肝经。肝经就在大腿内侧中间的位置,沿着大腿内侧中间的一条线,从上往下敲打,然后再从下往上敲打回去,可以通肝经,疏肝郁,回肝血,助肝恢复。针对肝郁引起的疾病,要从肝先治,把肝养护调理好,身体就会逐渐恢复健康。
常见的保养肝脏的保健手法,适用绝大多数人群。
养肝可以按摩哪些穴位?大敦穴、太冲穴、三阴交穴、两胁。
护肝保健操:
①揉大敦穴:盘腿端坐,赤足,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足大敦穴(足大趾甲根部外侧),左旋按压15次,右旋按压15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足大敦穴,手法同前。
②按太冲穴:盘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太冲穴(足背第一、二趾骨之间)沿骨缝的间隙按压并前后滑动,20次,然后用左手按压右足大敦穴,手法同前。
③揉三阴交穴:盘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压三阴交穴(内踝尖上3寸,胫骨后缘处),左旋按压15次,右旋按压15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三阴交穴,手法同前。
④推搓两胁法:双手按腋下,顺肋骨间隙推搓至胸前两手接触时返回,来回推搓30次。本保健操有养肝护肝,增强肝的功能和降血压的作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iyuanledzulin.com/djszmyz/6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