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的全球发病率约为10%,胆囊结石一旦发生,不但可引起胆囊炎,而且还有癌变风险。因此,该怎么面对胆结石?不管它还是积极治?吃药还是手术?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些什么?下面就由肝胆外科的专家们为大家一一解答。
胆结石会找上哪些人?肝脏每天会生产800ml~1000ml的胆汁,这些胆汁通过胆管被送到胆囊中储存并浓缩。
胆囊是呈梨形的袋状器官,里面装满了金黄色的胆汁。胆囊长7cm~10cm,直径3cm~5cm。是一个重要的消化器官,主要有储存、浓缩、排泄(收缩)、分泌胆汁的功能,所以也被称为“胆汁的仓库”。而这个仓库中出现的结石就是胆结石。
“昂贵”的早餐晚间睡眠时由于没有食物刺激,胆囊不会排出胆汁,过夜的胆汁中大量的水分被胆囊吸收,已经达到超浓缩状态。此时如果没有按时吃早餐,无法排出的胆汁只能进一步浓缩,慢慢析出一些小的结晶。这些小结晶如果留在胆囊内,长年累月,像滚雪球一样逐步增大,最后形成大的胆囊结石。
妇女之“友”女性罹患胆结石的机会明显高于男性,男女比例可达1.5∶1~2∶1,这与女性的生理特点及生活习惯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妊娠、雌激素水平高、活动少等。
重口味会“惹祸”长期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及肥胖人群,患胆囊结石概率是普通人的3倍。当人体摄入大量高胆固醇饮食时,胆汁中的胆固醇含量也随之增加,内部的平衡被打破,这种富含胆固醇的胆汁容易产生结晶,然后逐步沉积,产生结石。大量摄入含糖饮料、过甜饮食或常食用精致的大米、面粉等,会增加肝脏胆固醇合成,或改变脂蛋白代谢致胆汁成分改变,也会增加胆结石形成的危险。
在一家人中“扎堆”
胆囊结石的形成与饮食密切相关,一家人在一个锅里吃饭,饮食习惯相同,胆结石也会同步出现。以胆固醇结石为主的胆结石存在一定的遗传倾向,携带这种遗传基因的人群比普通人更容易患胆石症。
人到中年要防石40岁以上的中年人食欲没有年轻人那么旺盛,同时由于营养过剩、运动不足,使得许多中年人开始发福,肥胖也是中年人患上胆石症的重要原因。
儿童也会患胆石症近些年,临床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儿童胆结石患者。其实,儿童进食荤食、精制食品过多,不爱喝水,加上学习紧张,活动时间又相对比较少,使得血液中胆固醇浓度也相应增高,胆囊内胆汁中的胆固醇浓度也随之升高,容易促使胆结石的形成,尤其是体重超标和肥胖的儿童,罹患胆结石的危险会明显增加。
常见的三类胆结石通常,胆结石有以下几种: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混合性结石。我国的胆石症以混合性结石最多,胆色素结石次之,胆固醇结石最少。由于胆结石可堵塞各个不同部位,所以引起胆石症的症状也各不相同。
本文来自《新即墨报》,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欢迎朋友圈转发!
总编/李崇虎
副总编/高玉虎
责任科长/梁之磊
编辑/刁超男
技术总监/郭成江
信息联系方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taiyuanledzulin.com/djszmyz/6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