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基建狂魔”就是中国的一张名片,不但建有闻名世界的三峡水电站,还有屹立于世界各地各闻名遐迩的桥梁。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想过会在太空中建设一座大型发电站。这个设想最早是由日本人提出来的,计划在英里(约3.6万公里)的高空上建设一个太阳能发电站,预计发电可达到10亿瓦,可以为地面30万个家庭提供持续电力。不光日本人才有这样的设想,美国人同样也盯上了太空能源,美国人曾预测,如果能够利用太空能源来发电,将足以支撑整个美国半年的电能消耗。
那么,科学家们为什么这么看好太空太阳能发电呢?众所周知,太阳能光伏板安装到地面虽然能发电,但效率并不是很高,一平方的太阳能光伏板顶多也就W的样子,如果將这一平米置于太空环境中,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它所接受的能量将是地面上的14倍,也就是瓦,这就是科学家们看好它的原因。
不过,设想虽然很美好,但实现起来就要面临很多难题,比如,如何将太阳能材料运输到3.6万公里的太空?然后又如何把太阳能发电站搭建起来?发的电又怎么传输到地面等,都是非常棘手的问题,所以至今,日、美两国都还没有付诸于行动。而我国是太阳能光伏板制造大国,又有建造空间站的经验,所以我国也启动了在太空中建太阳能发电站的计划,并将该计划命名为“逐日工程”。小编特意去解了一下,“逐日工程”的全名叫“空间太阳能电站系统项目”,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空间太阳能系统”负责设计,并于年成立了陕西省重点实验室。
关于如何将电力传送到地面的问题,也有了备选方案,据段宝岩院士介绍,目前主要还是将电能转换成微波后,再通过发射器传回到地面,接收站接收到这些微波后,再将其转换成直流电,这样就可以源源不断地获得来自太空的电能了。据了解,早在年,段宝岩院士团队就提出了一种基于球面线聚焦原理的聚光方案——OMEGA创新空间太阳能电站方案。这个方案相较于美国最新的ALPHA方案,在系统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发电能力可提高24%,目前已作为我国未来建设空间太阳能电站的备选方案。
据悉,我国将在年建成首个太阳能发电站,到年实现部分用户的运用,这一消息真是振奋人心啊!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iyuanledzulin.com/djszlf/9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