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空间站 >> 空间站产生原理 >> 正文 >> 正文

空间站紧急避碰背后未来太空会堵车

来源:空间站 时间:2023/12/28
为应对美国两颗星链卫星的接近,今年以来,我国空间站实施了两次“紧急避碰”,引发舆论热议。星链(Starlink)是马斯克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旗下的“全球卫星宽带”项目,该项目计划通过发射1.2万颗星链通讯卫星组成“低轨巨型星座”,为包括偏远地区在内的全球“任何地方”提供卫星宽带。但由于地球外层空间有限,数目繁多的星链卫星也更易增加碰撞事件发生的概率,形成更多的太空碎片,危害宇航员的生命安全。“目前,卫星和空间站都拥有规避措施,在轨道设计上可以基本保证不‘撞车’。但是,规避本身要消耗燃料,对资源是一种浪费。此外,现在轨道资源在分配上,依然是‘先到先得’,面对轨道空间不断增加的卫星数量,我国应该加快发展低轨卫星互联网星座,积极争取外空利用合法权益。”卫星行业从业者李工(化名)告诉贝壳财经记者。7月、10月两次紧急避碰星链为何进行变轨操作?12月初,中国常驻联合国(维也纳)代表团向联合国秘书长提交的普通照会揭开了为应对接近的星链卫星,发生在今年7月1日和10月21日我国空间站的两次预防性碰撞规避控制(紧急避碰)。照会内容显示,中国空间站组合体稳定运行在距地球高度千米附近的近圆轨道上。第一次紧急避碰,星链-卫星自年4月19日起稳定运行在平均高度约千米的轨道上。年5月16日至6月24日,该卫星持续降轨机动至平均轨道高度千米后,保持在该轨道高度运行。7月1日,该卫星与中国空间站间出现近距离接近事件。出于安全考虑,中国空间站于7月1日晚主动采取紧急避碰,规避了两目标碰撞风险。第二次紧急避碰,年10月21日,星链-卫星与中国空间站发生近距离接近事件。鉴于该卫星处于连续轨道机动状态,机动策略未知且无法评估轨道误差,存在与空间站碰撞风险。为确保在轨航天员安全,中国空间站于当日再次实施紧急避碰,规避了两目标碰撞风险。“载人飞行物的轨道高度一般在千米到千米之间,这是因为轨道太高会失去地球固有磁力线对危险宇宙射线的屏蔽,而太低又会遭遇大气层减速,例如载有杨利伟的神舟五号变轨后进入了千米的轨道,而我国空间站则在千米轨道运行。”李工告诉贝壳财经记者,“相比之下,星链的大部分卫星都处在千米以上的轨道高度,少数处在千米左右的轨道上。”据了解,对于星链卫星,主动进行升轨的操作更为常规,这是因为火箭发射升空后,星箭分离的轨道高度较低,所以需要卫星自主升轨。如根据火箭专家邢强博士在其个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iyuanledzulin.com/djszlf/84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