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份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后续,航天员乘组将按计划开展相关工作。相信不少小伙伴好奇他们是怎么在空间站生活的,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空间站的生命维持系统。
要在太空中维持永久性环境,就需要我们许多人在地球上理所当然的事情:新鲜空气、水、食物、舒适(宜居)的气候甚至是废物清除和防火措施,接下来我们来一一了解生命维持系统的几大要素。
空气
人的生命维持少不了新鲜的空气,其中必不可少的是氧气,因此空间站有几种提供氧气的方法。一种技术是通过航天器从地球输送氧气,补给运输飞船定期运送新鲜氧气带入空间站上的加压储罐中。二是可以利用循环水制造可呼吸的氧气。通过电解水,将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氧气可用于宇航员的呼吸,氢气则可以和呼出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水。在不远来未来也许可以通过植物来实现气体循环。
水
首先由于其中一些呼出的一部分空气,可以转换一定的饮用水。然后通过收集汗水、冷凝水和尿液来回收水。宇航员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水都是可以回收在利用的,据相关统计空间站80%的水都会被回收的。这个水循环的系统目前还在优化之中,将来要达到%的水循环利用,这也是长途太空旅行的关键之一。
食物
宇航员的食物特殊工艺加工而成,专门在太空环境下食用的。它包括在太空执行任务和返回着陆等待救援期间供航天员食用的食品和饮水。太空食物有体积小,重量轻,营养丰富,方便进食等特点,经过科学家们的不断的改进,太空食品的类型和品种已接近于地面膳食。太空食品大都为脱水食品,临吃前可把食物放入一个碗形的容器中,再用注射器将一定数量的水注进容器,然后再放进烤箱里加热。这样一来就可以大大减少携带食物的体积,同时可以更长时间的满足太空任务的需求。
温度
让空间站保持适宜的温度是必须的,要知道空间站的阳面和阴面分别承受-℃和93℃的温度。外保温肯定是必不可少的然后使用加热器、绝缘材料和液氨循环回路来调节内部温度。并且需要使用散热器释放空间站站上某些机械产生的多余热量。
总体来说目前的生命维持系统基本还是依靠运输,航天的未来是闭环生命支持系统,能够再生航天员在火星上生存所需要的全部资源:食物、水和氧气。这一系统将收集航天员呼出的空气、人类排泄物和废水,利用细菌、藻类和更高级的植物,生成饮用水和供呼吸用的氧气。这一系统还能生长植物,为航天员提供食品。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iyuanledzulin.com/djszlf/8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