痒!痒!痒!
一到秋天,阴雨和潮湿的天气
让很多人的皮肤都发红、发痒、长疙瘩
而且越痒越挠,越挠越痒
孙教授就深受其害
湿疹就像一场噩梦,伴随着他每天每夜
81岁的孙教授是无锡某大学的一名教师,自从患上了急性湿疹后,每天就像做噩梦一样,瘙痒难耐,如影随形......
两年前的春冬交替之际,孙教授就开始频繁出现瘙痒情况,主要分布于四肢关节处。开始时没在意,孙教授只以为是皮肤缺水导致的,痒了就挠,不痒就不管。
但渐渐的情况开始变得严重,这种来自骨子里的瘙痒,经常导致孙教授挠破流血,身上的伤痕和色素沉淀越来越多。孙教授和其家人开始感到不对劲,医院就诊。配完药后,孙教授每天内服外用,一个星期下来情况好转。
孙教授自觉病好后就停了药,但谁知几天后,情况更加严重。除了手背,肘部很痒外,背部、膝盖处、大腿内侧、脚踝内侧小腿关节处,脚背等部位也出现大规模瘙痒,还伴有全身冒水、小糜烂面、脓疱、脓痂等症状。
每天觉也睡不好,凌晨起床床单上有很多血迹以及组织液,身上出现湿疹的部位也是痛痒并存。孙教授及其家医院,却收效颇微。
听敬老院的老朋医院中医科的许寿阁医生对皮肤病颇有建树,治好过院里好几位皮肤病的老人后,心灰意冷的孙教授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找到了许寿阁医生。
许寿阁医生认真看完病变部分,询问完身体情况后,配了中药给孙教授带回去熬煎,并嘱咐他不要吃发物等食物。
几个星期下去竟然好了,高兴的孙教授连忙医院,握着许医生的手不停颤抖,同时送上锦旗表示感谢。
辩证认识
湿疹病因病机
湿疹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其特征为皮疹多形性,易渗出,痉痒,对称分布,反复发作。分为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和慢性湿疹。
中医认为,湿疹病因归于饮食失节、情志不遂,伤及脾胃,脾失健运,致湿热内蕴,复感风、湿、热邪,内外两邪相搏,充于腠理,浸淫肌肤,发为本病。病久伤阴伤血,化燥生风,故缠绵不愈,反复发作。
其临床表现可以概括为“痒(瘙痒)、多(多形性)、水(渗出)、对(对称)、复(反复发作)”。
根据前人对本病的认识,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许寿阁医生提出导致湿疹的最根本原因是“湿”,其次是“热”,湿久必化热,即使患者为虚寒体质,也常被湿热掩盖。
许寿阁医生强调,临证时抓住“湿"“热”两个基本因素,辨证则准确无误。
中医治疗湿疹
除湿止痒是关键
2.1除湿治病必求于本,或禀赋素虚导致湿邪内生,或饮食不节引起湿邪,湿疹本因总不离“湿”。
“湿”即湿疹之本,故除湿应是治疗湿疹的根本原则。许寿阁医生认为,湿疹发病虽与肝、脾、肺、三焦等功能失调有关,但临证时不必过多强调虚从何来,以清热除湿为主,辅以祛风胜湿,兼以随证加减可取佳效。
2.1.1许寿阁医生强调:
分辨湿、热孰轻孰重:许医生认为湿疹其名有湿,病因虽都以湿、热为主,但是湿、热轻重又有热重湿轻、湿重热轻、湿热并重之不同。在临床中做到体察入微,当根据患者皮损表现,参考舌像、大便之变化,判定湿、热之轻重。
药不变而量变:因湿热轻重不同,则相应药物剂量不同,做到方似不变而又有变。如热重者加大清热药物的用量,湿重者加大除湿药物的用量,虽然基本方不变,但是药量不同,达到了随证变化、因人制宜的治疗目的。
2.2止痒许寿阁医生认为,湿疹患者最难以忍受的是“痒”,搔抓是加重皮损的主要原因。“急则治其标”,迅速缓解患者痉痒症状是减轻皮损的重要环节。临证中许医生充分重视中药的安神作用,擅用安神类中药抑制神经兴奋,达到止痒的目的。
END
更多活动:
1.秋季鼻炎高发期,原来预防这么简单!2.90后的肠癌风险是50后的2倍?!年轻人,是时候做一次肠镜了!3.不吃早餐会得胆结石?这些饮食习惯不改,当心胆结石找上门!4.秋冬当令话膏方,医院中医馆名老中医教你科学进补!
●●●
版权声明
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iyuanledzulin.com/djssszl/6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