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胆结石治疗 >> 胆结石的保守治疗 >> 正文 >> 正文

正言堂百病从肝治肝脏保健方法及养生

来源:胆结石治疗 时间:2021-2-25

肝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器官,既排毒也藏血,道医有百病从肝治的说法,本文介绍肝脏和人体健康的各方面关系,以及保养方法。

在西医的眼里,肝脏是一个代谢系统,一个重要脏器,就像是人体的一个化工厂,它掌管着糖、脂肪、蛋白质的解毒、代谢,人体大部分的新陈代谢和有毒物质的转化,所以它也是最易污染的部门。在道医的眼里,肝脏是一个部位,它有两大功能,一是主疏泄,二是主藏血。

肝主疏泄,所谓疏泄就是让你能够疏通、畅达,比如说人生气了,时间久了,肝气郁结,就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也就是消化功能就差,所以人生气了就不想吃饭。肝主藏血,肝脏不只管藏血,还管调节全身气血运行,管血液分配,比如说人在运动的时间,肝脏就把血液分配到四肢,女性朋友生理期前,肝脏就把血液分配到血海,即冲脉,那个时候肝脏的血液少了,柔韧性格就下降了,所以女性朋友总有那么几天会脾气不好。

一、肝与情绪的关系

肝主怒,怒伤肝,肝血太重,就容易造成面红耳赤,头晕,头疼,这种就是肝火旺的表现,长期睡眠不足,会造成肝火越来越旺,表现为情绪暴躁,爱发脾气,所以说人的充足睡眠可以养肝,可以使情绪能够达到非常好的境界。反过来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也利于养肝。

“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藏”。“肝藏血,血舍魂”,“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因此肝参与精神神志活动。

二、肝与眼睛的关系

“肝开窍于目”,眼睛也是肝脏的“窗口”。眼睛经常发花、眼角干涩、看不清东西,除了视力下降引起的问题,也可是肝脏功能衰弱的先兆。凡非外伤引起的视力下降均与肝气血虚有关,如果肝脏湿热重,眼睛表现浑浊而黄,如果肝火很旺,眼睛表现红甚至发炎,如果肝气亏,看书稍久就容易疲劳,进一步亏下去,便成近视眼了。反过来眼睛太过疲劳,用眼不当也会影响到肝脏。

肝开窍于目,在液为泪,肝主筋,其华在爪

肝的经脉上联于目系,目的视力,有赖于肝的疏泄和肝血的营养。泪从眼出,故肝在液为泪。道医赋予了“肝”更广范的意义,肝主筋,其华在爪,主要是由于筋膜有赖于肝血的滋养,爪为筋之余,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牙关紧闭、目珠斜视和上窜等症状均与肝密切相关。

三、肝与心的关系

心主血脉,肝主藏血;心主神志,肝主疏泄,调畅情志。故心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和精神、情志方面。

1血液方面

心主血,推动血液在经脉内运行不息;肝藏血,贮藏血液并调节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的血量分布。心肝两脏相互配合,共同维持血液的正常运行,只有血液充盈才心有所主,肝有所藏。

2精神和情志方面

心主神志,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肝主疏泄,调畅情志。精神和情志活动,均以血液为物质基础,而心肝两脏在血液运行方面关系密切。故心肝两脏共同调节人的精神、情志活动。

心与肝相互影响,心肝阴血不足,往往互相影响。临床上表现为心慌,心悸,面色不华,舌质浅淡,脉细无力,头晕目眩,妇女月经涩少,失眠多梦等。

四、肝与胆的关系

肝与胆互为表里,生理关系同样非常密切。

肝主疏泄,胆主通降。胆汁的正常排泄,依靠肝的疏泄功能,而肝脏功能失常,势必影响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反之,胆汁排泄不畅也会影响肝的疏泄。从功能上看,胆囊也是肝脏的好帮手,肝脏分泌的胆汁储存在胆囊内,一旦我们开始进食,胆囊就开始收缩,于是胆汁流入肠道、帮助脂肪的消化。

肝与胆确实是一对“荣辱与共”的器官。肝病常常影响胆,胆病也常波及肝,有肝病的人更容易患上胆结石,另一方面,胆结石、胆道蛔虫或肿瘤,也会使细菌“逆流而上”,引起肝脏乃至全身的感染。

五、肝与脾的关系

肝与脾主要是疏泄与运化,生血与藏血的关系。脾的运化有赖于肝气的条达,而肝的疏泄、藏血,又需脾胃化生精微来供养。若脾失健运,生血乏源,可致肝血不足,若肝气郁结,疏泄失职,影响脾胃升降,运化失司,引起消化功能下降,食欲不振,可致“肝脾不和”;若脾胃湿热,上蒸肝胆,使肝胆疏泄不利,可以引起黄疸。由此可见肝病可传脾,脾病可及肝,它们是互相影响的。

六、肝与肾的关系

肝与肾主要是藏血与藏精的关系。肝藏血,肾藏精,肝肾同源,精血互生。肝血须要依赖肾精的滋养生化,肾精又须肝血化精不断地补充,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资生。若肾阴不足、肝失滋养可引起肝阴不足、肝阳偏亢的所谓“水不涵木”的症状;反之,肝阳久亢,消烁阴精,亦可加重肾阴虚损,出现头痛、眩晕、腰膝腿软,尿浊或水肿等症。这种关系主要表现在女子月经生理和男子排精功能。

七、肝与肺的关系

肝藏血,肺藏气,肝气与肺气上下阴阳升降,以维持人体气机的正常升降运作,气血的运行,虽有心脏主管,但须有肺主治节及肝主疏泄作用的制约,两脏对全身气血的运行起着一定的作用。

肝肺是相互影响的。如气机升降失常:肝气郁结,气郁化火,肝火灼肺,肺失清肃,常见胁痛,易怒,咳逆,咯血等肝火犯肺(木火刑金)的症候。反之,肺失清肃,燥热下行,亦可影响及肝,肝失条达,疏泄不利,则在咳嗽的同时,出现胸胁引痛胀满,头痛头晕,面红目赤等肺燥伤肝(金不制木)的症候。

介绍完肝脏与情绪、人体其他脏腑健康的关系,再来看看与肝脏关系密切的疾病,以及日常调理方法。

八、肝病的四种食疗方法

1、白背叶根田螺汤

白背叶根30克,鸡骨草25克,香橼10克,田螺50个生姜9克

将田螺用清水静养半天,以去泥沙,捶碎螺壳,取出螺肉。其余用料洗净(生姜拍烂),备用;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煮1。5~2小时,加盐调味,随量饮用。

慢性乙肝属于湿热毒邪羁留不去者。证见肝区胀痛,食欲不佳,大便溏泻,或有皖腹胀痛,暖气吞酸,时有呕恶,小便赤黄,时有口臭。肝功能检查有转氨酶升高。

2、玉米须蚌肉汤

玉米须50克,蚌肉克。

先将蚌肉放入瓦罐文火煮熟,再放玉米须一起煮烂。每次吃蚌肉30克,喝汤毫升。

急性黄疸期每日2次,黄疸消退后隔日1次。玉米须甘平,利胆利尿;蚌肉甘寒,清热解毒,共奏清利湿热、平肝退黄之功。

3、花汤

素馨花10克,合欢花10克,丹参10克,郁金10克,瘦猪肉克,陈皮3克,生姜10克,大枣10枚

将瘦猪肉洗净,斩成小块。其余用料洗净(生姜拍烂,陈皮浸泡去白),备用;全部用料放人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煮1-1。5小时,加盐调味,随量饮用。

无黄疸型乙肝属于肝郁气滞者。证见胁肋胀痛,脘痞暖气,恶心,口苦心烦,失眠,抑郁寡欢,小便色黄,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4、酸枣汤

酸枣50克,白糖适量。

先将酸枣洗净,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煮沸,再加白糖搅匀。每日服1次,随量饮服。

酸甜可口。功用为养心安神,滋阴益肝气。用于急慢性肝炎、转氨酶高、心烦不安等症。

养护结合,才能让肝脏更健康,上面为大家推荐的4个肝病的食疗方法,赶紧收藏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iyuanledzulin.com/djsbszl/5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