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刚结束,位于太空中的三位宇航员就已经着手准备出舱事宜,终于在3月2日,再次出舱!
这次出舱,无论是出舱的汤洪波和江新林,还是在舱内随时支援的唐胜杰,任务都十分艰巨,毕竟这是我国首次出舱进行"舱外维修"。
三人严阵以待,通力合作,8个小时后,随着太阳翼修复完成,恢复正常发电的消息传来,修复任务终于圆满完成。
群众们在为他们欢呼点赞的同时,也不禁疑惑,去年不是说过"首次",为什么这次还是"首次"呢?太阳翼的损坏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首次出舱维修"圆满成功!我国的国力逐渐强盛,不止体现在外交、军事、经济等方面,在航空航天领域我国也同样处于领先地位。
我国的空间站从年开始建造,是除了国际空间站之外,唯一一个在太空中运行使用的空间站。
从神州十四号(年6月)发射开始到如今,我国的空间站实行每三到六个月轮班,让太空站一直保持有人连续不断的驻留的状态。
年10月,神州十七号发射,在空间站和神州十六号交接后,便一直驻守在空间站内,直到年末,才第一次出舱。
只是这次出舱,被媒体称为"首次修复出舱",也是让网友疑惑的原因。
既然年末的那次已经是首次修复出舱,那为什么这次还是"首次修复出舱"呢?是媒体的噱头吗?
其实不然,上一次的"首次修复出舱"是"修复实验",并非真的进行了修复,完成的任务也并不是修复任务,而这一次出舱,才是真的进行修复。
修复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设计性维修,一种是非设计状态的维修。
神州十七号第一次的出舱就是非设计性的维修。
这种维修被称作"实验性维修",其出舱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完成修复工作。
而是为了检查太阳翼的具体状况以及做简单的处理。
宇航员在第一次出舱后,会先对周围情况以及太阳翼的破损情况进行观察。
然后记录破损程度,将需要修复的位置进行拍照。
之后根据所收集的信息,制定周密的修复计划,在保证宇航员安全的同时完成修复任务。
再一切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宇航员会进行第二次出舱,也就是3月2日的出舱行动,进行修复任务。
这次的修复任务作业点在核心舱和太阳翼之间,空间上有一定的限制。
再加上太阳翼的薄度以及柔性也给宇航员的行动增添了一丝阻碍。
到达指定的作业地点后,宇航员要在没有重力的太空中完成20到30个动作。
并且每个动作都要精准,不能找错位置,动作不能有卡顿,更不能出现差错。
最后才是修复工作,这次是太阳翼因为多次的撞击,受到了损坏,发电效率有所降低。
好在,我国宇航员训练有素,操作得当,完美的修复了太阳翼。
宇航员江新林虽然是第一次出舱,之前没有经验,但还是顺利的完成了如此艰巨的任务。
在这之后,江新林还搭乘机械臂,完成了转移和巡查工作,确定了系统的外观没有任何破损痕迹。
此次我国"首次舱外修复"任务圆满完成,太阳翼恢复供电,实在是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但是太空中随时出现的危险却没有完全解除,无论是我国的空间站,还是国际空间站,在太空中都面临着极大的考验。
太空中未知的危险在此之前,有一张照片曾在网络上引起了较高的讨论度。
这张照片是国际空间站如今的现状,在机械手臂上,我们可以看到非常明显的一个破碎的漏洞。
可见,无论是我国空间站,还是国际空间站,都有一定程度的破损。
那么,这些破损是如何而来的呢?难道是遭遇了攻击吗?
事实确实是遭到了攻击,只不过攻击空间站的对象并非人为造成的,而是宇宙中的各种现象导致的。
首先,就是宇宙辐射。
宇宙辐射一共分为三种,其一就是地球磁场中的辐射,这种辐射和其他辐射不同,是无害的。
其二就是太阳粒子,太阳粒子一般是太阳耀斑或者是其他的天体事件时太阳发出的,这种辐射对人体是有害的。
其三,是银河系内太阳系外的射线,同样对人体有一定的影响。
身处太空中的宇航员,没有大气层的保护,很容易受到太空辐射的影响产生疾病,不过随着科技的发展,是可以尽量避免这种辐射的危害的。
严格控制暴露在太空辐射中的事时间,穿好防护服以及使用防辐射药物,都可以有效的保证宇航员的健康。
其次,就是太阳爆发,也就是空间天气原因。
太空中,太阳爆发后产生的耀斑可能会让宇宙飞行器中的宇航员和仪器的安全受到威胁,还可能引起卫星表面充电和高能电子暴等问题。
历史上,因为太阳爆发后产生耀斑导致的太空事故,以及卫星故障损毁案例有很多,可见其的危害性有多么惊人。
不过好在,太阳爆发是可以预测的,所以对于这种危险宇航员只要留在核心区域,不出舱,就不会引发危险状况。
最后一种,也是最难以防御的一种,就是微型陨石。
太空陨石,绝大多数是太空尘埃,这些太空尘埃,根据大小不同,对太空站所造成的伤害也不同。
比如几微米的尘埃,我们一般肉眼观察不到,在经过大气层的时候,就会被燃烧殆尽,连一点点的光亮都不会存在。
再大一点,几厘米的尘埃,就可以通过大气层,被人类用仪器或者是肉眼观察到,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流星。
那比这更大的,十几厘米的尘埃,那就是我们所说的陨石。
陨石虽然对地球来说,无足轻重,不会造成任何的影响,但是对于空间站来说,却有极大的影响。
陨石如果体积足够大,我们空间站是可以检测到并且及时的调整上下位置,以及行进方向,进行躲避的。
但如果陨石比较小,属于微型陨石,或者陨石的行进方向不规律,就会和空间站发生碰撞,从而造成损伤。
前文所提到的,国际空间站表面的破损,大多都是因为微型陨石造成的。
国际空间站在太空中的时间已经有二十年之久,加之太阳能电池板过大。
据统计,这上面已经有上千个因为陨石产生的撞击痕迹,机械臂也已经撞出了洞。
今年2月份,有报道称,国际空间站星辰号服务舱再次发生了泄露,每天泄露0.9公斤空气。
如今国际局势混乱,但按照如今的趋势,为了宇航员的安全,和国际空间站以后的可持续发展,各国可能要先放下成见,毕竟共同修复空间站一事刻不容缓。
参考资料:
中国新闻网--俄媒:国际空间站发生空气泄漏但不会危及宇航员安全
澎湃新闻--国际空间站“星辰号服务舱”出现空气泄漏『航天视窗』
国际在线--首次完成舱外维修任务!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二次出舱活动
北京科协--航天科普|两个首次?神舟十七号二次出舱修复,有何不同?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iyuanledzulin.com/djsbszl/9455.html